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
《人社之声》第十二期:重点民生实事推进情况
2025-02-03IP属地 湖北0

人社之声” 

《人社之声》是娄底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携手娄底综合广播共同推出的系列栏目。讲述娄底人才创新创业鲜活故事,打造人社政策宣传解读新模式;紧扣时代话题,聚焦当前人社工作领域的重点、难点、堵点,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带你深入了解人社工作的方方面面,解答各种老百姓关心的人社问题。


rame class="video_iframe rich_pages" data-vidtype="2" data-mpvid="wxv_3792271212768673799" data-cover="http%3A%2F%2Fmmbiz.qpic.cn%2Fmmbiz_jpg%2Fe3fIG56NOMicYCleLvEOKE56w2bc2XdfwKxvhDk1R1S3FuIoTKutUicCRtQIKhQ6B82FdVW1DVhR0jwKJ6OlGg4A%2F0%3Fwx_fmt%3Djpeg" allowfullscreen="" frameborder="0" data-ratio="1.7777777777777777" data-w="1920" style="border-radius: 4px;" data-src="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3792271212768673799">rame>


ntent="t"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outline: 0px;font-size: 16px;font-family: PingFangSC-Medium, "PingFang SC";font-weight: bold;color: rgb(121, 71, 217);line-height: 23px;">《人社之声》第十二期节目文稿

主持人:服务娄底,聚焦民生,温暖人社,在您身边。大家好,您现在正在收听、收看的是由娄底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携手娄底综合广播共同推出的《人社之声》系列栏目,我是主持人##。
讲述娄底民生实事鲜活故事,打造人社政策宣传解读新模式。您可以通过调频98.0/107.2锁定收听,或者关注微信公众号“娄底综合广播”进行收看。
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娄底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轶强。陈局长,您好!
嘉宾:主持人好,大家好,我是陈轶强,很高兴做客直播间,为大家介绍今年我市重点民生实事工作推进情况。

主持人:陈局长,请问什么是重点民生实事?
嘉宾:民生实事,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为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实施的一系列具体项目和举措。这些实事涵盖了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涉及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一件事我们坚持了21年,并已成为党委政府做好民生工作的重要抓手和品牌。从2004年起,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每年公开承诺为民办实事,每年实施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你可以从乡村公路中看到它的影子;可以从校园学堂中听见它的声音;可以从柴米油盐中闻出它的味道。21年来,重点民生实事实现了从 “单一供给”到“多方共建”、“兜底保障”到“品质提升”的进阶跃升,塑造了极具湖湘特色、含金量高、叫得响的民生实事品牌,成为我省民生工作的重要抓手和“金字招牌”。

主持人:确实,民有所呼,政有所应。陈局长,能请您说说“金字招牌”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嘉宾:“金字招牌”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重践行,加力度。将民生实事写入省、市政府工作报告,已成为我们的传统和惯例。与一般政策措施不同的是,政府工作报告经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既是政府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军令状”和“责任书”。民生实事,必须说到做到,必须一干到底,还要与老百姓互动,让大家更有“参与感”。比如,为了初选2024年我省“十大重点民生实事”,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省人社厅在2023年11月发动广大网友来投票,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4.3万余条,实现民生与民声的双向奔赴。总体而言,政府坚持言必行、行必果,做到年初安排部署、年内落实完成、年底交卷验收,全力推动民生实事落地见效。同时,全过程跟进、全方位服务、全要素保障、全社会参与,扎扎实实增强了民生工作的力度。
二是促发展,提厚度。从我省连续多年的民生实事“清单”上可以看出,重点聚焦包括教育、就业、医疗、职业培训、社会保障及农村“三路”“两网”建设等,抓住了老百姓关心的“岗位、学位、床位、车位”等关键问题。民生实事项目兼顾了均衡性、可及性,既顺应当前需求,又从发展的角度着眼长远。就一个孩子而言,有更好的教育,才会有更美好的未来;就一个家庭而言,家庭成员实现了就业,才有更好的生活保障;就农村地区而言,基础设施建好了,才能奔向共同富裕。
三是强兜底,添温度。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是什么?具体来说,除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住有所居,还包括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因而,为特殊群体提供帮扶和兜底保障,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从民生实事项目来看,湖南的民生实事“清单”连续多年关注老年人、城乡低保人员、残障人士、特困人员等,从服务提升、补贴提标、健康保障、康复救助、家庭无障碍改造等方面着手,不断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比如,自2020年起,康复救助残疾儿童工作已连续五年被列入湖南省重点民生实事。2024年,我市完成康复救助1805人。一件件民生“关键小事”汇聚在一起,就办成了百姓心头的“暖心大事”。

主持人:请您介绍一下2024年我市省市重点民生实事推进情况?
嘉宾:今年来,全市上下以办好省市十大重点民生实事为重要抓手,大力实施民生可感行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急难愁盼问题。截至目前,2024年全市省定重点民生实事项目10件37项,全部提前完成年度任务,整体进度排名全省二类地区前列。在加强普惠性服务方面,教育入学和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可在“一网通办”和“湘易办”高效办成;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已经实现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就医购药、工会福利、 生活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在加强基础性方面,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68万人,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在加强兜底性保障方面,完成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2243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625户,20065名新生儿接受疾病免费筛查与诊断服务,1805名听力、智力、肢体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接受康复训练;农村和城镇低保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90745人;6所县域普通高中“徐特立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开工改造建设城镇老旧小区173个、保障性租赁住房2064套;提质改造农村公路368公里,建成农村公路安防设施2080公里;办结法律援助案件2508件;特殊困难群体补贴救助标准连年提升。
在扎实办好省定重点民生实事基础上,高质量完成了十件市定重点民生实事:完成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19412例。建成就业帮扶车间451个。完成残疾人托养服务1095人。扎实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建成家庭养老床位2359张,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4688人次。新建社会公共充电桩696个。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0万亩。完成农村公路危桥改造7座。完成243处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3所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全面达标。

主持人:陈局长,能请你和听众分享几个具体的民生实事案例吗?
嘉宾:好的。譬如,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作,“四好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路网持续延伸,管养加快升级、运输服务优化、村村通客车。从坑坑洼洼“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到“出门水泥路,抬脚上了车”,到“最好的风景不是在终点,而是在路上。”短短几年间,150公里生态文明样板路,190公里资源产业旅游路,340公里美丽公路,800公里通组公路,延伸到农村每一个角落,娄星区农村公路实现了“畅、安、绿、美、优、融”的华丽蜕变,娄星区荣获 “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为广大农村引人气、聚财气,有力支撑了“三农”发展,有效助推了乡村振兴,打通了特色农产品运出去的“最后一公里”,把美丽乡村建设推向新高度。一条条农村公路贯穿城乡,实现了“交通+文化+旅游”“交通+就业+公益性岗位”等新模式,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譬如,社区老年助餐点建设,为辖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集中就餐、上门送餐等服务,满足了便捷、舒适、优惠的就餐需求服务,缓解了老年生活的孤独感。住涟源市石马山镇荷花社区的梁奶奶今年76岁,心肌梗塞住院做了2次心脏手术,老伴患有边瘫,儿子患有严重精神残疾,全家都行动不便,一日三餐常常成为难题。老年食堂开办以来,她便享受到了送餐上门的服务和4元一餐的餐食标准,就餐问题得到解决。社区老年助餐点用心服务“一老”,绘就幸福“夕阳红”。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7707户,为经济困难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10800余名,建设老年助餐服务点224个,惠及4.5万余名老年人,覆盖1.3万余名特殊困难老年人。
譬如,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为残疾人送去实实在在的温暖。娄星区为解决困难重度残疾人居家照护问题,引进“一呼百应”安全监护系统;冷水江市因地制宜探索“模块化”改造,满足残疾人就近就便沐浴如厕需求;新化县实施民生可感“六千工程”,常态化结对帮扶困难重度残疾人……
今年来,娄底各级残联围绕“个性化”目标,采取“一看二问三查四论五定”工作方法,共为5606户残疾人家庭开展“一户一方案”改造帮扶,最大程度满足残疾人日常生活需求,把家庭无障碍改造做成“友好友善”民生工程。
譬如,解决零工就业服务方面,全市人社部门多措并举优化零工就业服务,提升对接精准度。今年,娄星区零工市场成功对接企业330家,累计搜集岗位1304个。各类零工市场根据零工流动性大等特点,建立零工“即时快招”服务模式,并创新运用直播带岗、视频宣传、线上点单、线下确认等方式,吸引更多灵活就业人员和有用工需求的企业、个人关注零工市场。娄底经开区零工市场摸排登记零工花名册,根据人员工作类型建立装卸搬运、家政服务和物流司机信息库,成功推介就业385人次。截至目前,全市零工市场已累计开展直播带岗活动23场次,服务用工主体268家,观看达22.45万人次。全市人社部门创新模式,引导零工市场提供免费招聘服务。娄星区零工市场巧妙融合“夜间经济”与“人才经济”,创新开展“娄星人才聚夜市,就业服务不打烊”系列活动,打造“招聘夜市”这一创新平台;涟源市零工市场定于每月18日为固定举办“赶集式”招聘日,针对重点企业和高校毕业生、妇女、退役士兵、残疾人等,不定期举办个性化、专业化专场招聘活动;双峰县零工市场结合实际开展“零工市场户外宣传”活动,累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收集零工求职信息100多条,有效提高零工市场知晓度与影响力。

主持人:通过您分享的几个案例,我们能感受到这一年是实事一件接着一件办,惠民一年更比一年多。陈局长,请您介绍一下我市今年在推进民生实事工作方面的亮点和举措。
嘉宾:今年以来,娄底市紧扣民生可感行动“四向发力”,切实把党和政府的民生关切,转化为增进民生福祉的实际行动,创新举措致力把群众“盼的事”变成党委政府“干的事”,真正让群众可感可及可督可评。
一是着力“可感”,把“有感小事”办成“暖心实事”。在省定重点民生实事基础上主动延伸民生实事办理链条,紧盯基层民生领域短板弱项和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通过“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人大评”等方式,主动加压增办充电桩等10件市定重点民生实事和老年养护院建设、城乡公交一体化等44件县市区定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涵盖10余个行业领域,资金投入达50余亿元,将“群众盼”变成了“政府办”。用好用活“民生实事码上通”,生动立体展示实事全过程,让群众能直观的了解项目的详细信息和最新进度,将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变成大家天天增好感的“暖心实事”。
二是助力“可及”,从“政府配餐”变成“群众点餐”。对改造类民生实事项目,全面推行“点菜+下单”模式,充分注重居民的需要和意见,通过群众需求清单来调整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的改造清单,做到需求的精细化;建成全省首家适老化产品展示体验商城,让受益群众可体验可挑选改造物品,做到需求的精准化;创新性将适老化改造与残疾人无障碍改造项目相结合,着力打造“高科技+居家+健康管理”智慧养老新模式,做到实事服务更精心化。
三是聚力“可督”,让“双向调度”转成“合力而为”。在原“专班+部门”双向调度的基础上,民生可感行动列入2024年度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进行督办,市委成立了厅级领导任组长的重点民生保障督导组,积极构建起“市委督、政府调、群众评、人大政协全程监督”的重点民生实事大督导格局。对省市重点民生实事未达序时进度项目,由市长在市高质量发展指挥部会议上按月专题调度,持续跟踪问效,助力民生实事项目加速推进;构建实事项目“绿色通道”,强化要素保障。通过“一图一平台”信息管理系统,强化清单、进度、闭环、综合管理,通过“定人、定事、定责”的方式建立清单式督办台账,做到限时整改到位,跟踪督办消号,形成“督导-落实-再督导-再落实”的监督链条和管理闭环。
四是致力“可评”,将“单点单面”绘成“立体全景”。积极构建全方位立体式民生实事宣传矩阵,通过数字实事、“娄小实带你一起看实事”、“身边实事随手拍”等栏目节目,实现民生实事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村”“进网络”“进公共交通场所”等,使娄底的惠民政策、民生故事等点亮“千窗万屏”,走进“千家万户”。建立重点民生实事监督专家库,请三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群众,监督检查全市重点民生实事工作,真正实现全项目全过程评价“全覆盖”。

主持人:今天是2024最后一天,陈局长,展望未来,在2025年,我们将如何继续推进民生实事工作呢?
嘉宾:2025年,我们将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全力以赴兑现承诺、同题共答务求实效、多措并举强化保障,确保项目早落地、工作早见效,群众早受益,努力办好一批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的好项目、实项目。
谋划明年十大重点民生实事,要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急难愁盼抓在手上,把老百姓的烦心事、堵心事、揪心事作为工作重点。在征集明年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的过程中,要倾听民声、集中民智,努力把重点民生实事办成顺民意、贴民情、解民忧的“民心工程”。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我局于11月21日起面向与民生建设密切相关的30余家市直单位公开征集了2025年市定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截至12月10日,共征集了备选项目16项,涉及就业保障、公共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环境治理、特殊人群保障、安防设施、基础设施、养老服务等9个领域。我们按照“真、准、实”的要求,在筛选2025年市定重点民生实事上充分体现群众的期望和需求,体现娄底特色和亮点,体现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综合考虑项目的资金保障、覆盖面、可行性和后续实施效果等情况,筛选出10件实事项目作为2025年市定重点民生实事初选项目。
下一步,我们将紧扣“稳就业”,出台更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推进零工市场建设;紧扣“保安全”,加强农村危桥改造等;紧扣“优服务”,着眼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困有所扶、病有所医等群众最迫切的需求,加快完善多层次、立体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用心用情救助特困群体,扎实做好兜底性民生工作。

主持人:感谢陈局长,通过您的介绍,我们能从一个个民生实事案例中体味点滴幸福,从一组组数据中回望艰辛努力,今天的节目到这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感谢陈局长的细心讲解,感谢大家的持续锁定收听收看!
嘉宾:谢谢大家!感谢大家对人社工作的关心关注,在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干字当头、众志成城、攻坚克难、落实落细,书写好人民至上的“民生答卷”。用坚定的信念,持之以恒的态度,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更多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感谢您收听第十二期《人社之声》,如果您对本期节目有任何想法和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区与我们互动,您的支持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2024年,《人社之声》系列栏目,通过十二期专题栏目,一期《温暖社保·社保服务进万家》特别节目,形象、细致、近距离为群众答疑解惑,让老百姓“看得明”“听得懂”“信得过”政府出台的各项人社政策,真正做到让群众知晓政策、弄懂政策、享受政策。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未来,娄底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继续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方式,当好政策“宣讲员”,从群众最困难的问题入手,从群众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群众最切身的利益出发,用贴心的服务、暖心的态度,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END

娄底综合广播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