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每日法律资讯,知天下法律大事,欢迎关注国咨法听
【高层法治动态】
【最高检党组会:持续深化检察机关作风建设】
7月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党组会,听取最高检机关重点督办任务二季度落实情况报告,审议最高检调研工作办法,研究部署持续深化检察机关作风建设等工作。会议指出,检察机关作风建设成效最终要体现到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上来。要巩固深化作风建设成效,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持续优化检察管理,坚决防止“唯数据论英雄”“数字攀比”“数据美容”,落实和完善司法责任制,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来源:最高检)
【国咨说】
最高检此次党组会,以作风建设为切口,构建了“数据治理—责任落实—质效提升—群众感知”的完整闭环。当每一个案件都能经得起法律、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司法公正的基石将愈发坚实,法治中国建设的步伐也将更加稳健。这一转型不仅关乎检察系统的自我革新,更承载着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使命。
【国内热点】
【山东:“入室抢婴案”买主夫妇被认定已过追诉时效不起诉】
山东泰安肥城市人民检察院作出两份不起诉决定书,认定“山东入室抢婴案”中,收买被拐卖儿童的刘某强夫妇构成收买被拐卖的儿童罪,但因已过追诉时效期限,决定对二人不起诉。两份肥城市检察院不起诉决定书显示,因涉嫌收买被拐卖的儿童罪,二人于2024年1月18日被肥城市公安局取保候审,2024年7月8日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2025年1月17日被肥城市检察院取保候审。(来源:澎湃新闻)
【国咨说】
肥城市检察院的不起诉决定,是严格依法办案的必然结果,但其引发的社会争议也警示我们,打击拐卖犯罪不能止于“追诉时效”的技术性讨论,更需从制度层面重构价值排序。当法律条文与公众正义感产生冲突时,立法者应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统一,让每一个被拐儿童都能在法律保护下重归家庭,让每一份对正义的期待都不被时效湮灭。这既是法治社会的应有之义,更是对“人民至上”理念的生动诠释。
【安徽:受贿上千万,被判九年三个月】
据报道,六安市某建设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主任苟某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工程招投标、工程变更、项目承揽等方面牟取利益,索取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共计1046.7万元,其中最大单笔受贿金额为现金900万元。该案由六安市金安区监委调查终结后,移送至金安区检察院审查起诉。近日,法院以受贿罪和洗钱罪判处苟某有期徒刑九年三个月,并处罚金66万元。退缴在案的830.51万元予以没收,上缴国库;剩余违法所得继续追缴,予以没收,上缴国库。(来源:北京日报)
【国咨说】
苟某案的宣判,不仅是对个体腐败的惩戒,更是对工程领域治理体系的深度检验。当权力被关进制度的笼子,利益输送失去生存土壤,监管技术穿透腐败迷雾,才能实现“工程优质、资金安全、干部廉洁”的目标。反腐败斗争既需要“刮骨疗毒”的勇气,更需“系统施治”的智慧,唯有如此,才能筑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国际热点】
【马来西亚:将立“好人法”,免除追责施救者】
据报道,马来西亚卫生部准备明年落实“好撒玛利亚人法”,或俗称“好人法”,为伸出援手急救的人提供法律保障,免除他们因施救行为造成的损害面对法律追责。马国卫生部部长表示,这是保障急救者的法令,能免除急救者因施救而面对法律责任。施急者本着善意为有需要者进行心肺复苏术(CPR)等急救,他们的善举理应受到保障。(来源:联合早报)
【国咨说】
马来西亚“好人法”的出台,是对“生命至上”理念的法治化诠释。它通过明确免责边界、普及急救技能、统一司法标准,将“不敢救”的顾虑转化为“放心救”的底气。当法律不再让善意者孤立无援,当每一次伸手都能获得制度性庇护,社会将真正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助生态。
【学者观点】
【叶雄彪(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完善个人信息获取规则、使用规则、存储和流通规则及救济规则】
大数据刺激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智力涌现,也加剧了数字时代的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难题。算法和大数据的叠加让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数据处理过程迥异于传统网络服务,呈现出自动化、规模化和多样化特征。既有个人信息保护基础理论和相关规则难以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有效适用,无法为用户信息权益和其他人身财产权益提供合理保护,更无法有效抑制违法数据处理导致的其他社会风险。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规则,需要以风险防控为核心,以国家强制力约束生成式人工智能设计者、研发者和提供者等主体的数据处理行为,并进一步完善个人信息获取规则、使用规则、存储和流通规则及救济规则。(来源:《法学家》2025年第4期《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个人信息保护:范式转换与规则完善》)
【国咨说】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隐私保护,本质上是技术进步与人性尊严的博弈。需以风险防控为锚点,构建既鼓励创新又守护底线的规则体系——通过精细化风险分级、全生命周期监管、多元共治机制,让人工智能在数据燃料的驱动下,始终行驶在隐私保护的轨道上。这不仅是数字治理的现代化转型,更是对科技向善理念的生动实践。
【本期资讯团队】:
资讯编辑:张一诺 任鹏鸽
国咨说:律师陈冬梅
【服务热线】172 7776 0650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