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新闻中心北京工作部记者/刘辛
7月28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浙江打造知识产权强省,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有关情况。
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衡付广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知识产权局积极助力浙江高标准打造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支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围绕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任务,支持“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推进浙江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联合印发工作要点,量身定制了一批知识产权领域重点项目。
二是推动改革先行先试,结合浙江资源禀赋,指导浙江率先开展数据知识产权试点、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等工作,支持杭州市开展优化知识产权领域营商环境试点工作。
三是强化新兴产业服务,支持布局建设21个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为多个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一站式”服务。
四是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支持建设20家国家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积极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与浙江省综合服务平台互联互通。
五是促进对外开放,支持举办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世界知识产权大会等国际合作交流活动,多角度展示浙江持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浙江省知识产权局局长谢小云介绍,20年来,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有力指导下,浙江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之路。主要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跑出了企业成长“加速度”。浙江全省拥有有效专利企业数增长到15.4万家,以杭州“六小龙”为代表的高水平创新型企业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两周前,宇树科技荣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全球奖,是今年唯一获奖的中国企业。二是驶上了能级提升“快车道”。截至今年6月,浙江全省有效发明专利增长到45.1万件,商标有效注册量增长到491.6万件,数量均居全国前列。三是擦亮了最优环境“金名片”。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连年攀升,连续4年获得中央知识产权保护检查考核优秀等次。
据了解,2021年以来,浙江率先开展数据知识产权试点,将数据知识产权写入两部地方法规,省政府出台专项文件,与省数据局等10个部门建立登记制度。两部法规为数据知识产权颁发“身份证”,赋予登记证书作为数据集合持有的初步证明和流通交易、收益分配、权益保护的初步凭证作用,数据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开展登记以来,已吸引27个省(区、市)的企业登记2.2万件,数据活力加速显现。
为了让数据流通交易更顺畅,浙江建成“数知通”数据知识产权一体化服务平台,打通8个全国性交易平台,入驻服务机构180家,建立“运用意向精准推送、服务资源及时对接、转化通道个性定制”的服务机制。企业在申请登记时即可勾选运用意向,平台自动派发,服务机构即时接单,精准匹配供需。目前已累计推送数据知识产权7006件,落地转化1126件,实现转化运用金额39.14亿元。
此外,浙江省知识产权局会同财政、金融监管等部门首创数据知识产权交易、许可、增信融资、数据资产入表、作价出资(入股)、被侵权保险、信托、联盟共享、跨境流通、证券化等10种转化运用路径。目前,浙江全省已累计实现转化运用金额近77亿元,数据价值更为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