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面上的智能眼镜大致可分为5种类型。一是仅有音频听歌、打电话功能的眼镜;二是在一的基础上加上了摄像头的眼镜,可以用来拍摄,也可以借助AI分析眼前场景;三是在二的基础上,镜片具备显示的功能,叫作AI+AR眼镜;四是分体式AR眼镜,需要有线连接主机;五是VR眼镜,由于硬件成本高、体验不佳等原因一直未能普及。
目前眼镜市场主力为轻量级眼镜,也就是前面三种类型的设备,其中99%的智能眼镜都是第二类形态。
6月26日,在小米“人车家全生态发布会”上,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发布小米首款AI眼镜,起售价1999元。雷军表示,小米AI眼镜是“随身的AI入口”。这款机身40克的AI眼镜除了支持拍摄、视频通话、直播、耳机、语音问答导航外,也具备扫码支付等功能。
今年6月上市的Rokid Glasses,属于具有AI+AR功能的智能眼镜。除搭载AI大模型以外,还具备AR显示技术,可以提供信息提醒、智能提词、导航等功能。
7月26日,阿里首款自研AI眼镜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这款 AI 眼镜具备市场上多数同类产品的基础功能,如语音助手、音乐播放、电话通话和实时翻译等;同时还将深度整合“阿里巴巴生态”的多项功能,支持高德地图导航、淘宝比价、支付宝扫码支付、飞猪行程提醒等功能。
智能眼镜高速增长的市场潜力吸引了众多企业争相布局。从去年至今年6月,华为、Rokid、百度、雷鸟创新、星纪魅族等知名企业和品牌已相继推出了智能眼镜新品。
IDC中国市场分析师叶青清认为,2025年对于中国AR/VR市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转折点,市场在连续两年的持续下滑后在轻量级眼镜的发展下终于迎来新的增长窗口。轻量级眼镜在ER观影类眼镜逐渐饱和、增长放缓的趋势下,提供了包括全天候陪伴、轻运动健康、轻商务出行等新的消费级应用场景,让智能眼镜逐渐渗透到普通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场景中,实现了受众群体从科技极客向大众消费者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