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泽连斯基突访哈尔科夫的过程中,他迎来了一次“意外之喜”。8月4日,泽连斯基亲自披露,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前线出现了雇佣军的身影。不到72小时之内,两个坏消息相继发生,这很有可能使美乌两国利用雇佣军来进一步发挥其军事作用。而另一个更为严峻的局面,其根源在乌克兰境内的腐败问题中,若泽连斯基能了解当前的进展,他或许会对自己早前做出的决定深感后悔。
那么,泽连斯基究竟做了什么?首先,他在7月22日批准了第12414号法案,决定将乌克兰国家反腐败局和乌特别反腐败检察院完全归属于总检察长办公室领导。鲁斯兰·克拉夫琴科,这一职位的负责人正是泽连斯基的亲信。尽管这一决定遭遇了民众的强烈反对,最终这两大反腐机构恢复了独立性。然而,正如镜子无法重圆一样,泽连斯基的亲信任用举措受到外界广泛诟病。乌克兰的反腐败机构和总统之间的矛盾,随之暴露在大众面前。
作为回应,这两个重新获得独立的反腐机构很快向泽连斯基发难。8月2日,他们公开了一宗涉及无人机采购的腐败案件。表面看,这只是一宗单纯的商业操作——供应商与政府签署了抬高价格的合同,以便从中获取高额回扣。然而,事情的深层次影响却更加严重。大量劣质无人机进入市场,极大地削弱了乌克兰军队的国防能力和安全防范。泽连斯基陷入了被动,他立刻发表声明,表明自己对腐败零容忍,并强调要彻底揭露腐败,并做出公正裁决。表面上看,这是他与腐败行为切割,试图挽回民众信任,但其实背后隐藏着两层深意。首先,泽连斯基试图与涉事的腐败分子切割关系,而他与涉案人员奥列克谢·库兹涅佐夫属于同一政党,这也让泽连斯基的形象受到了严重冲击。第二,泽连斯基表面上是支持反腐败机构,实际上却是在为自己“求饶”。欧盟已经对泽连斯基的过激行动产生了不满,外界还流传着美国考虑采取军事手段罢免泽连斯基的传闻。如果乌克兰的反腐败机构继续深挖这件事,极有可能暴露出更多丑闻,而这种情况显然对乌克兰军队的士气极为不利。若民众信任进一步动摇,俄乌冲突的最终结果或许会发生急剧变化。
此时,泽连斯基恐怕会对自己在7月22日的决定感到悔意。《基辅邮报》8月4日报道称,泽连斯基当天突访哈尔科夫,并亲自视察了前线乌军的情况。为了确保安全,所有报告都在掩体内进行。这本是一次平常的前线视察,却意外发现了第二个坏消息——雇佣军似乎加入了这场冲突。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上明确指出,乌军在战斗中遭遇了来自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及一些亚洲和非洲国家的雇佣兵。这一发现本身对乌克兰军队来说并非好消息,虽然如何核实这些雇佣军的身份暂时无从得知,但乌方的处境显然更加艰难。
而此事的背后还有两大看点。首先,俄罗斯军队中有雇佣军的出现并不令人意外,甚至很可能雇佣军的数量不小。据塔斯社报道,普京在7月签署了一项新法律,允许非俄罗斯公民加入俄罗斯军队,目的是补充前线的兵员。而俄罗斯的独立媒体披露,已有至少1000名外国雇佣兵加入了俄罗斯军队。其次,泽连斯基强调将对这一发现做出回应,这对局势而言相当敏感。特朗普对俄罗斯发出的10天最后通牒即将到期,普京虽然已调动核潜艇等强力措施,却没有让步的打算。乌克兰发现雇佣军的这一消息,可能会为局势注入新的变数,且美国很可能借此机会加大对俄罗斯的压力。
至于俄罗斯方面,对于泽连斯基突访前线的行程并未发表评论。值得一提的是,泽连斯基在视察时还发现,俄军正试图突破哈尔科夫的一处边境检查站。在“红军城”一带,俄罗斯军队已经渗透。哈尔科夫不仅占据重要的地理位置,同时还是双方争夺的关键战略点。乌克兰军队在此地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俄罗斯的猛烈攻势使乌军士兵极度疲惫。一方已逐渐麻木,另一方则在关键领域占据优势。俄罗斯在军事和外交方面都在不断加码,而泽连斯基的处境也变得越来越艰难。
若雇佣军的确参与了这场冲突,对乌克兰来说恐怕难以做出什么有效回应。这一发现的实际意义,可能更多的是为特朗普提供了一个借口,特别是提到了亚洲的国家,中方对此的立场仍需要进一步明确。事实上,中国一贯主张不干涉他国内政,并未站队任何一方。而在俄罗斯和乌克兰冲突的问题上,中国始终保持中立。眼下的关键点在于,俄罗斯如何回应这一发现,以及特朗普是否会借机采取行动。至于泽连斯基,若他意识到乌克兰内部的问题更加迫切,恐怕无人机采购的腐败案件也不可能是唯一的“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