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发品牌海森林近期重新提交A股主板上市辅导备案,此前曾于2023年因政策变化终止IPO。公司表示,随着2024年6月融资政策放开,已重启上市进程,并优先考虑A股而非港股。据披露,海森林当前年销售额在8亿至9亿元之间。
该规模与行业头部企业瑞贝卡年营收12亿元差距有限。瑞贝卡源自河南许昌,海森林则有望成为山东青岛代表性假发企业。两地均形成涵盖原材料、生产、品牌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国内假发行业格局仍较分散,瑞贝卡与海森林尚未形成绝对领先优势。山东地区另有青岛即发集团和青岛乐达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具备实力的非上市企业,后者专注高端发制品外贸,以跨境电商为核心渠道,但在公众领域知名度较低。
海森林成立于2000年前后,早期切入假发制造并坚持高品质路线,通过批发积累资本,逐步建立规模优势。官网信息显示,公司为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发制品企业,产品包括女士头套、男士发块、发帘、发束及眼睫毛等,拥有6个工厂及研发中心,主打真发原料,销往全球30多个国家。
一位山东出口型假发工厂销售人员林山表示,制造端技术壁垒不高,业内存在品质优于海森林的生产商。但由于消费者对工艺差异认知有限,品牌溢价和市场教育成为零售竞争核心。批发利润率偏低,促使海森林近年加码零售业务,推动从代工向自有品牌转型,发展高毛利模式。
林山指出,跨境电商兴起使海外买家更倾向直接对接中小工厂,削弱传统批发商作用,对依赖大客户的企业构成冲击。这一趋势亦反映在瑞贝卡财报中:其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升至38.09%,同比提升5.13个百分点,主因终端销售占比上升。通过跨境电商与线上直营绕开中间环节,公司单品盈利能力增强。
林山认为,国内能独立布局零售渠道的假发工厂极少,瑞贝卡与海森林是少数成功案例。多数假发店由理发店跨界经营。工厂做零售易与B端客户冲突,被视为行业“禁区”。但二者零售不直接影响外贸客户利益,因而得以突破。
目前海森林线下零售尚处发展阶段,未实现规模化。公司称在国内一二线城市设有直营店6家,分布于青岛和上海;加盟店6家,位于云南、哈尔滨、甘肃等地,目标实现国际与国内业务“双驱动”。
其上海门店分别位于衡山路8号和环球港商场,周边聚集沙龙、珠宝、护肤等业态。店内陈列多款不同长度、颜色的假发产品,并配备洗护、染烫设备,形态类似美发店。店员介绍,发套价格根据网兜类型、仿真头皮及长度颜色浮动,约在2000元至4000元区间。定制产品需45天左右交付,且因使用全真发材质,可进行染烫处理。
染烫服务定价接近普通理发店水平,单次烫卷或染发(25厘米以上)收费800元,药水采用常见品牌菲灵。高定价策略契合其高端化定位,但国内市场假发仍主要用于遮盖白发、脱发等刚性需求,高端路线面临较高市场教育成本。
从单一“批发”转向“批发+零售”双驱动过程中,瑞贝卡过去五年销售费用率翻倍。同时,相较代工模式的“以销定产”,零售比重提升带来更高存货压力。
久谦中台数据显示,海森林自2021年开设的天猫旗舰店至2025年已停止运营,最高峰年销售额未突破百万元。
无论是瑞贝卡还是海森林,尽管正通过直营门店、电商与品牌化探索新增长路径,但如何平衡高端定价与大众需求、在渠道扩张中控制费用与库存,将决定其能否突破“小而美”局限,进入更大规模消费市场。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