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讲天人宇宙的关系,至少到今天为止,比其他的宗教、科学、哲学都来的高明。佛教的宇宙观,尤其讲得非常好。佛教的宇宙观与基督教的上帝造世界、地心说、日心说截然不同,尽管现在科学早已打破以基督教为首的宗教枷锁昂然前行,但是佛教的宇宙观与现在科学的发现越来越吻合,并对未来的科学宇宙观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今天科学的求证,等于在给佛教的宇宙观下注解。
佛经说:一日月绕一须弥山,外围四大部洲、八中部洲......为众生所居世界,为一“小世界”,乃宇宙中最小的世界单位。一小世界之上覆一二禅天,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为宇宙世界海中基本的独立世界单位。一大千世界为三个千数相乘,故称“三千大千世界”,总计约有百亿日月,亦即百亿个小世界。
太阳系就是一小世界,每个小世界都包含一个太阳和一个月亮。通常我们认为包括地球在内的九大行星都是围绕着太阳转的,太阳是太阳系的绝对中心。佛教对小世界的认识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太阳系有所不同,佛经认为小世界的中心不是太阳而是须弥山,太阳与月亮都在须弥山的半腰旋转。地球被称为南赡部州(或阎浮提),与之对应的还有三大部州——北俱卢州、东胜神州、西牛贺州,分别分布在须弥山的南北东西四个方向。
现代科学描述的包括地球在内的九大行星相对太阳的运行轨迹都是椭圆,根据相对运动原理,太阳相对于地球的运动轨迹自然也是椭圆。我们总认为月亮是围绕着地球转的,且其轨迹亦是椭圆。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太阳系星体运动轨迹总是椭圆?这一点可以根据佛教的宇宙观得出清晰的答案,佛教认为,四大部州相对须弥山的位置是固定的,只有太阳和月亮围绕着须弥山旋转,四大部州在须弥山的基部,太阳和月亮在须弥山的腰部,如果太阳和月亮绕须弥山做圆形运动,它们相对于地球的运动轨迹自然就是椭圆的。
佛教称我们通常所说的银河系为娑婆世界,并早在现在天文学发现银河系有10亿颗恒星之前就已断定,娑婆世界(银河系)是由10亿个小世界组成,每个小世界都包含一个太阳和一个月亮。佛教认为银河系由三千大千世界组成,即娑婆世界(银河系)由一千个大世界组成,每个大世界由一千个中世界组成,每个中世界又由一千个小世界(相当于一个太阳系)组成,这就是三千大千世界,总计有10亿个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