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婧 通讯员 易玲
掌上咸宁报道
新芽吐翠,茶山叠浪。近日,通城县8万亩茶园相继开园,茶农们抢抓时令,采摘今年首批春茶,各茶企亦开足马力,加工茶青,抢鲜上市。
3月25日清晨,福人九井峰茶业基地的晨雾尚未散尽,72岁的金桂书已挎着竹篮穿行在茶垅间。她布满老茧的手指在芽尖翻飞,两小时便采满一篓鲜叶:“趁着身子骨硬朗,到茶园打点零工。不仅采茶,每年茶园管护、除草、松土、施肥等活计也都没落下,一年能赚2万元,既减轻了子女的负担,自己也能攒点闲钱。”在她身后,一千余亩茶园次第铺展,上百名茶农指尖跃动,将春天揉捻成缕缕茶香。
在霞光茶业大柱山茶场,每天都有上百人在茶园中采茶。上午11时许,茶厂收购处排起了长队,工作人员忙着称重、记录、开票,现场欢声笑语,热闹非凡。茶农们手持票据,当场就能领到工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中午,茶场还为茶农们提供了免费的午餐,节省了他们回家吃饭往返的时间,从而能赚取更多的收入。
“为了促进茶叶品质提升,近几年,我们逐步对厂房及加工设备进行了改造升级,如今实现了产量与质量的双提升。”霞光茶业大柱山茶场管理人员黎珊财介绍,茶产业的发展直接带动了周边农民的就业,茶场每年通过临时用工、固定岗位就业等方式,为周边农户发放的工资总额达七八十万元。
打造茶经济,催生新活力。近年来,通城县按照“育龙头、抓质量、创品牌”的发展思路,立足生态底色,把茶叶作为强县富民、助农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全县茶园面积达到8万亩,2024年茶叶产量达到4459吨,产值突破10亿元。
目前,通城县茶产业已形成了“大柱、锦山、向阳茶场为核心的老茶园高产示范区;九井峰、隽香茶业为核心的标准有机茶园示范区;以及双狮茶业红茶加工出口产业园、百丈潭茶业绿茶清洁化加工科技园、霞光茶业精制加工示范园”的“二区三园”格局。全县有茶叶企业12家,茶叶合作社15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家,市级2家,国家级合作社示范社2家。有机茶认证企业4家,绿色食品认证企业3家,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8家,全县茶叶年总销售量达8000余吨。
责编:聂莹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