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
对账其中的购买力、工作时长、劳动保障、社会福利,才是核心方面
2025-02-03IP属地 湖北3

她和她丈夫一个月大概就是3000美元的费用,那房租呢,是每月1100美元,然后其它方面的账单就不太相同了,

由于天气很冷,所以他们的电费就支付了350美元。(小红书的一个帖子内容)

因为美国这边是靠空调来取暖的,在比较冷的地区可能就要全天一直开着,所以电费呢在这个季节的时候是会比较夸张的,

首先美国在不同的地区他的收入差距也是很大的,但是消费呢,当然也是很不同的,你赚的多当然消费就会高一些,

我们就按照他们在中等的生活水平城市来看,

首先他夫妻两个人,然后家庭收入只有3000,如果这是税前收入,那在美国就算是一个低收入的家庭了,

在他们家,我们假设不符合任何减免条件的情况之下,联邦税、州税等等乱七八糟的税,一共他大约可能需要1500美元左右,那平均到每个月呢就是125,

那么加上他们自己所说的房租、电费,然后这个电费还是因为冬天,所以开空调然后导致不正常的高,就是跟其他平时的季节是不同的,那么还有一些固定的网费等像是之类的一些支出,然后再加上税,所有的一切,一个月最多估计是在1800元左右(两个人一起)。

也就是说3000的收入,刨去房租,还有他们固定的每个月生活的这种支出,他们大约还有1200元是可以用来生活的,然后支付各个其他的账单的,

到这里,我们先把以上的货币单位换成人民币,也就是说同样的一个中国的夫妻家庭,也是只剩下1200元人民币,作为他们这个月的生活费,然后同样生活在一个中等水平的城市里面,到这儿,货币的购买力应该就可以体现出来了,

在一个中等城市里,就是中国的二三线城市,这两个中国人的生活,能跟这两位美国人一样吗?就是1200美元能买多少东西,和1200人民币能买多少东西,

我觉得两个人1200人民币在二三线城市应该挺难吃饱饭活下去的吧,更别说他们1000美元租的房子,绝对比1000人民币租的房子,不知道要大了多少,所以供暖的电费可能才会比较高,而且美国人吃的东西还没有什么科技与狠活,

所以每次中国人提到收入的时候总是说,美国人赚美元、花美元、美国就是物价很高、所以美国人的生活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我们现在看的就是美国这边的算是低收入人群了,因为两个人的家庭月收入只有3000,就平均到每个人身上可能只有1500,所以真的是就是说低收入,

问题是就算真的两国人这一个月刨去所有的固定支出之后,兜里都是只剩500块钱了,但是因为货币单位的不同,能买到的生存物资是差距极大的,

美国的物价可能高出中国两三倍吧,但是购买力美元可是要高五六倍甚至六七倍的,这样平均下来还是美元能买更多的东西,

所以美国人吐槽自己过得不好,吐槽自己的收入低,和中国人觉得自己过得不好,和中国人觉得自己收入低,完全是两回事情,

对于欧美人来说,可能早上起床发现自己家咖啡机坏掉了,就能让一个高福利的欧洲人崩溃到像是世界末日了,在中国人眼里这叫苦难吗?他们吐槽自己的生活苦,就是欧美人是跟他们自己生活的国家的其他人相比可能过得差一些,不是跟中国人的生活相比,

而且美国的夫妻家庭收入3000美元,在美国算是低收入的,

那在中国夫妻家庭月收入3000人民币,其实不算低收入,毕竟这个收入已经领先中国快一半的人口了,

当然了其实到现在还是不太确定美国夫妻家庭收入的这个帖子是不是真的美国人说的,

因为就算按照现在最低时薪的收入,全职的话,一个月一个人的收入也之前是在2000美元以上,

所以如果这个帖子是真的,那这个所谓的3000的收入更可能其实是所有的税后的净收入,如果说再详细一点,再说他们是工作了多长时间赚到了这个钱,中国人可能真的要破防了,这才是稍微真实一点的对账,

这还没有在比什么像是美国人拥有的劳动法的保护啊,然后他们的税收都是公开透明的,然后之后如果这对夫妻拥有了自己的孩子,他们还会有各种补贴、减免等等等等,其它的各方各面都还没有比,

所以同样都是在这个社会中一个的中低层,美国人真的最多被称为打工人,他们也许过得并不是特别的好,但是他们也只是打工人而已,但中国都是牛马,真的就是妥妥的牛马,而中国人们得到的保障也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美国的医疗体系复杂且高度市场化,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费用因收入、保险状况、州政策等因素而异。以下是对不同阶层(低收入人群、中产阶层等)的医疗情况和免费医疗的详细分析。

1. 美国的医疗基本情况

市场化医疗:美国医疗以私营为主,医院和医疗机构大多是私立的,政府只提供部分资助和监管。

高医疗成本:美国医疗费用昂贵,无保险情况下一次急诊可能花费数千到数万美元。

保险主导:绝大多数美国人依赖医疗保险(通过雇主、政府项目或个人购买)支付医疗费用。

2. 对穷人/低收入人群:免费医疗和白卡(Medicaid)

Medicaid(俗称白卡)是美国政府提供的免费或低成本医疗保险,专门针对低收入人群,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资助,具体规则和覆盖范围因州而异。

白卡的特点:

申请条件

通常面向低收入家庭、孕妇、儿童、老年人、残疾人。

收入门槛因州而异。例如,在扩展Medicaid的州,年收入低于联邦贫困线(FPL)的138%即可申请。

一些州可能对移民身份有限制。

覆盖范围

全面覆盖:包括住院、门诊、急诊、处方药、孕产服务、儿童疫苗、康复治疗等。

低成本或免费:大部分医疗服务是免费的,部分州可能要求少量共付费用。

医疗水平

Medicaid通常与公立医院或接受Medicaid的私立医院合作。

公立医院的资源可能有限,等待时间较长,但提供的医疗质量基本有保障。

低收入人群在紧急情况下可以优先获得治疗。

白卡的局限:

服务可及性:并非所有医生和医院接受Medicaid,某些地区选择有限。

排他性:如果收入稍高于门槛(例如中产阶级),就无法享受,但这些人又可能无法负担私人保险,形成“中产苦”的现象。

3. 对中产阶层:自费或保险覆盖

中产阶层(尤其是没有雇主提供医疗保险的人)在美国的医疗境况较为尴尬。

中产医疗现状:

医疗保险

如果雇主提供保险,大部分医疗费用由雇主和雇员共同分摊,个人负担相对较小。

如果没有雇主保险,中产阶层需要通过“医保市场”(Affordable Care Act, ACA)购买私人保险,但保费较高,每月几百到上千美元不等。

政府对部分中产提供补贴,但覆盖范围和力度有限。

医疗费用压力

即便有保险,个人可能需要支付高额自付额(deductible)和共付额(co-payment)

重大疾病或意外医疗费用可能导致经济负担沉重。

没有保险的中产阶层医疗费用压力更大,一次住院可能耗尽积蓄。

就医选择

中产阶层可以选择去任何医院(公立或私立),但服务费用完全由保险和个人支付。

公立医院的服务面向所有人,但资源可能紧张,而私立医院则更高效但昂贵。

4. 医疗待遇对比:白卡用户 vs. 中产阶层

分几个方面——是否免费、医院选择、服务质量、等待时间、经济负担

白卡用户

(1)大部分免费(少量共付费用)

(2)主要集中于接受Medicaid的医院和医生

(3)医疗服务质量可靠,但选择范围较少

(4)公立医院资源有限,等待时间较长

(5)医疗负担小或无经济压力

中产阶层

(1)需自行购买保险或全额支付医疗费用

(2)可自由选择,但费用高

(3)更广泛选择,但需承担高额费用

(4)私立医院较快,但需额外支付费用

(5)医疗支出可能导致较大经济压力

5. 其他阶层的医疗状况

高收入阶层

有能力购买高端私人保险或直接支付医疗费用。

可选择最好的私立医院和医生,无需担心医疗费用。

无保险人群

主要是中产阶层中收入略高于白卡门槛,但无法负担保险的群体。

需要全额支付医疗费用,面临巨大经济风险。

老年人

年满65岁的老年人自动享受Medicare(联邦医疗保险),覆盖部分医疗费用,但并非免费。

6. 美国医疗体系的挑战

中产阶层的困境:中产家庭经常面临“保险贵、医疗费用高”的问题。

白卡的限制:尽管覆盖范围广,但医生和医院的选择较少。

整体医疗成本高:美国的医疗支出是许多发达国家的数倍,但效果并未显著优于其他国家。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低收入人群和偏远地区居民的医疗资源可及性较低。

总结

美国确实有针对低收入人群的免费医疗(白卡),覆盖范围较广,经济负担小,但医疗资源选择有限。

中产阶层虽然收入稍高,但常因保险和医疗费用过高而陷入医疗困境。

高收入者可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无需担忧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