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
受访专家: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郭纪锋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高嘉悦当《甜蜜蜜》的旋律响起,很多老年人会不自觉地跟着哼唱,手指在膝盖上轻轻打着节拍,眼神也会变得柔和。这种看似普通的情感反应
2025-04-08IP属地 湖北1

受访专家: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郭纪锋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高嘉悦

当《甜蜜蜜》的旋律响起,很多老年人会不自觉地跟着哼唱,手指在膝盖上轻轻打着节拍,眼神也会变得柔和。这种看似普通的情感反应,却暗藏着一个关于大脑的神奇机制。近日,美国南加州大学大脑与创造力研究所发表在《人类大脑映射》杂志的最新研究发现,那些陪伴我们走过青春岁月的经典老歌,能悄然激活大脑的“记忆枢纽”。该研究首次从神经机制层面揭示了音乐治疗的科学性。

图片

研究人员通过对57名参与者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后观察到,当老年人听到年轻时熟悉的旋律时,大脑中沉寂已久的记忆网络会突然亮起来。默认模式网络(DMN)这个负责储存记忆的区域开始活跃,与愉悦感相关的奖励回路也同步被激活,释放出让人心情舒畅的多巴胺。更令人惊讶的是,这种现象在患者身上也不例外。有些患者在听到年轻时熟悉的旋律后,竟能完整唱出歌词。这种“音乐唤醒效应”的神经机制,正是源于老歌对海马体和前额叶皮层的协同刺激,这两个区域是记忆形成与提取的核心阵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郭纪锋表示,这种“音乐唤醒效应”不仅限于记忆。

调节情绪。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研究显示,聆听老歌能使人体多巴胺分泌量提升9%,相当于吃下两块黑巧克力的愉悦效果。同时“压力激素”皮质醇下降12%,这解释了为什么许多老人在听完怀旧金曲后,焦虑情绪会明显缓解。

社交纽带。参与合唱活动的老人,社交活跃度会得到显著提升。老歌的旋律不仅激发音乐的共鸣,更促进人际网络的重新联结。

运动辅助。郭纪锋介绍,临床上经常会放节奏性强的音乐来增强帕金森病患者的步态稳定性,能显著降低跌倒风险。

要让这些熟悉的旋律发挥最大功效,关键在于科学的聆听。郭纪锋建议,一天中上午9~10点和下午3~4点是最佳时段,此时人体皮质醇水平自然回落,大脑处于“放松性警觉”状态,对音乐的情绪响应最为敏锐。音量最好控制在60分贝以下(相当于正常交谈声),既能让人沉浸其中,又不会损伤听力。选择曲目时,优先选择25~35岁时期流行的歌曲,这个阶段的音乐记忆最深刻。可尝试建立专属歌单,按年代或场景分类。当然,也要注意个体差异。对于听力敏感或配戴助听器的老人,建议选择音质清晰的版本,避免高频失真。▲

责编: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