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藠头炒肉可醒脾开胃,香椿煎蛋能升发阳气,佐以春笋煨汤、紫苏煎茶,既承袭湘菜辛香特质,又暗合养生之道……”3月20日上午,湖南省卫生健康委举行“时令节气与健康湖南·春分篇”新闻发布会,给出了不少春分时节饮食调养之方。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脾胃病科副主任医师徐寅

徐寅指出,春季为肝气旺之时,肝气旺会影响到脾,所以易出现脾胃虚弱之症,故春分时节食物选择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当季可多用薏苡仁、芡实、茯苓等祛湿食材,辅以苏叶、薄荷等疏肝药材入膳。但需少吃油腻、高糖、重口味食物,否则会阻碍脾胃的消化功能,导致腹胀、疲倦等问题。也要避免食用腌制、难消化、生冷、辛辣的食物,以免加重脾胃负担。
徐寅表示,每个节气都有相应的适合节气特点的药膳方。发布会上,他推荐了一个春分时节药膳方——黄精山药平补汤。
药膳汤:黄精山药平补汤。
配方:黄精15g,新鲜山药200g,湘莲20g,排骨300g。
做法:排骨焯水后与药材同炖1.5小时,加盐调味。
功效:平补阴阳,健脾和胃。
“这个方子中黄精甘平,归脾肺肾经,补气养阴;山药甘平,补脾益肺滋肾;湘莲甘涩平,健脾固肾安神;排骨甘咸平,滋阴润燥。此方以湖南道地药材‘湘九味’中的黄精、湘莲为核心,全方构建‘水土同调’的平补体系,共奏健运脾胃之功。”徐寅说。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张涤教授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儿童肥胖问题成为备受瞩目的健康议题。在湖南省卫生健康委举行“时令节气与健康湖南·春分篇”新闻发布会中,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张涤教授指出,近年来,在临床工作中清晰地观察到儿童肥胖呈现出显著的增长态势。
儿童肥胖绝非仅仅关乎体型,更与健康风险紧密相连。张涤教授解释,肥胖会让孩子心血管、内分泌、呼吸系统等疾病的发病几率大幅攀升。比如,肥胖儿童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数倍,且内分泌失调引发的代谢紊乱问题也屡见不鲜。这不仅影响孩子当下的生活质量,更可能为未来的健康埋下隐患。因此,无论是社会大众还是医疗领域,都必须对儿童肥胖问题予以高度重视,积极探寻降低肥胖发生率、减轻肥胖对儿童健康负面影响的有效举措。
谈及具体的解决办法,张涤教授给出了多方面建议。在科普宣传上,需要全方位提升家长、学校以及政府部门等对儿童肥胖危害的认知。许多家长对孩子的肥胖问题不够重视,甚至将胖乎乎视为健康的表现,这种观念亟待扭转。
饮食结构调整与习惯改善同样关键。儿童饮食要遵循“三宜三忌”原则。“三宜”即宜“调肝健脾”、宜“寒热均衡”、宜“食鲜尝新”;“三忌”则是忌“大寒大热”、忌“滋腻厚味”、忌“误食发物”。具体而言,3—6岁儿童身体发育迅速,每日应保证营养均衡,多吃新鲜蔬果,助力机体新陈代谢。同时,家长要及时纠正孩子挑食的毛病,杜绝高糖早餐,睡前别让孩子吃东西,严格控制甜食和油炸食品的摄入量。
良好作息与运动锻炼也不可或缺。春分时节,应早睡早起,晚上尽量9点前入睡,早上7点左右起床,保证8—10小时的充足睡眠。运动上,室内可跳绳、打球,室外能放风筝、去森林公园踏青,游泳也是极佳的运动选择。另外,不容忽视儿童的心理状况,学习压力大时易引发压力性肥胖,家长要多陪伴孩子,做好心理疏导。
湖南省人民医院
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潘宏伟
日常生活中,食盐和食用油是烹饪不可或缺的元素,看似普通,实则暗藏“健康密码”!吃多了盐和油,、肥胖、心脑血管疾病可能就悄悄找上门了。湖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潘宏伟带着实用技巧来了,让我们一起开启健康饮食的新旅程!
潘宏伟主任介绍,盐,化学名为氯化钠,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它不仅能让食物更美味,还具备保存食物的功能,像湖南的腊肉、沿海的咸鱼,都离不开盐的作用。然而,“百味盐为先”虽是常言,但盐摄入过多,危害不容小觑。对于慢性心脏病、高血压、肾脏病患者以及过度肥胖人群,高盐饮食会使心、肾等器官的负担显著加重。临床研究显示,约有一半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升高和高盐饮食紧密相关,这种被称为“盐敏感型高血压”的病症,在非洲和亚洲裔人群中尤为常见,且女性和年龄大的人更易受影响。即便当下血压正常,长期高盐饮食也可能让血压在未来升高。
那么,如何科学减盐呢?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每日盐摄入量小于5克。潘宏伟主任建议,不妨购置1克定量盐勺,将每人每日用盐量控制在5勺以内;留意食材含盐量,像挂面、腌制和腊味食品这类高盐加工品,要减少食用;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患者,除严控盐分外,务必谨遵医嘱治疗,定期监测血压。同时,减盐可采用渐进式方法,每周减少10%用盐量,让味蕾慢慢适应,并且注意摄入富含钾的食物,维持“钠钾平衡”稳定血压。
在食用油方面,湖南人“重油”的饮食习惯虽带来独特美味,却也隐藏着健康危机。过量摄入食用油会增加肥胖、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为减少油脂摄入,潘宏伟主任建议改变烹饪方式,多采用蒸、煮、炖,少用煎、炸、炒;厨房配备控油壶或量勺,将每人每天食用油摄入量控制在25—30克;优先选用茶籽油、菜籽油、橄榄油等植物油,控制猪油等动物油用量,避免反复使用高温烹饪油;减少外出就餐,多在家做饭,选择新鲜水果、坚果等健康零食替代油豆腐、辣条等高油零食。
湖南省人民医院
临床营养科主任、主任营养师蔡华

湖南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主任营养师蔡华指出,超重人群想要减重,一靠“管住嘴”,二靠“迈开腿”,既要营养搭配、自律规范,更要加强锻炼、热爱运动。
蔡华解释,合理体重是指一个人在维持健康状态下的适宜体重范围,通常与身高、年龄、性别、体型和肌肉量等因素密切相关。判断合理体重最常用的指标是体重指数(BMI),其计算公式为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BMI在18.5到24.9之间属于正常范围,低于18.5为体重过轻,25到29.9为超重,30及以上为肥胖。我们国家的标准稍微不同,18.5-23.9之间属于正常范围,低于18.5为体重过轻,24到27.9为超重,28及以上为肥胖。
“值得注意的是,BMI并非唯一标准。”蔡华表示,结合腰围、体脂率等指标可以更全面地评估体重是否合理。一般来说,男性腰围应小于90厘米,女性应小于80厘米,超过这个范围可能意味着腹部脂肪过多,增加健康风险。所以,公众判断自己是否超重,除了准确测量身高和体重计算BMI之外,还可以通过测量腰围,看是不是在正常范围内。更进一步的话,可以使用专业设备测量体脂率,男性健康体脂率一般在10%-20%,女性在20%-30%。另外,还需要考虑个人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家族病史等因素,全面评估体重是否合理。
究竟如何减重?蔡华指出,要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如油炸食品、甜点、含糖饮料等,学会看营养标签。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和豆类,这些食物富含纤维,能增加饱腹感。选择瘦肉、鱼类、鸡蛋、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来源,有助于维持肌肉量和促进代谢。避免过多摄入含糖饮料、甜点和加工食品,选择健康的脂肪来源,如橄榄油、坚果和鱼类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每天不超过2g。
同时,要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有助于燃烧脂肪和改善心肺功能。每周进行2-3次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深蹲等,有助于增加肌肉量,提升基础代谢率。多走路、爬楼梯、站立办公等,增加日常活动量,减少久坐时间。
蔡华强调,每晚应睡足7-9小时,睡眠不足会影响瘦素和胃饥饿素的分泌。瘦素是一种抑制食欲的激素,而胃饥饿素则是一种刺激食欲的激素。研究发现,睡眠不足会导致瘦素水平下降,胃饥饿素水平上升,从而增加饥饿感和食欲,尤其是对高热量食物的渴望。要学会管理压力。适当释压,压力过大会导致情绪化进食,要学会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缓解压力。
湖南中西医结合医院
常务副院长、主任医师伍大华

春季以来,很多人吐槽出现入睡难、睡眠质量不好等问题。如何调理睡眠障碍?湖南中西医结合医院常务副院长、主任医师伍大华表示,要顺应时节,把人体阴阳调和至平衡状态。
伍大华指出,春季影响睡眠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气温逐渐升高,气候忽冷忽热,人体阳气开始升发,新陈代谢加快,这种气候特点可能导致人体阴阳失调,从而影响睡眠质量;肝气失调,肝火亢盛,情志不能疏泄,烦躁不安、易怒等异常情绪,即所谓的“春躁”,也容易导致睡眠障碍。加之生活规律改变、饮食不节、睡前使用手机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影响人体的阴阳气血调和,扰乱睡眠。
“虽然失眠一般情况下不会有生命危险,但经常失眠,会使人体产生诸多不适。长期慢性失眠会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出现认知、学习、记忆等方面的障碍。”伍大华给出了4种调理睡眠的方式。
规律作息: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入睡和起床,建立适合自己的睡眠生物钟。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如使用遮光窗帘、降低噪音、选择舒适的寝具,还可以通过听轻音乐或阅读纸质书籍来放松身心。白天尽量多接触自然光,减少室内昏暗环境对生物钟的影响。
合理饮食:按时进食,避免晚餐过晚或睡前过饥过饱。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烟酒、咖啡、浓茶、药物等。可以多食用莴笋、荠菜等食物,有助于疏肝理气;食用莲子、百合、红枣等药食同源中药,有助于养心安神。
适度运动:进行中医养生操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等,通过柔和的动作调和阴阳,平衡气血,对改善失眠有积极作用。避免晚上剧烈运动,以免影响入睡。
调节情志:保持心情平和,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学会释放压力,培养一些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使身心得到舒适。若无法缓解负面情绪,导致生活工作受到影响,建议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师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及早解决心理问题。
转发给咱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