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亚好象一座围城,城外的人千方百计地想挤进去,城里的人却时时火喷政府,但又没有找到解决的方案,城里的人越聚越多,正在变成一座非洲式的中国城。
从埃塞俄比亚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历年来外国投资最多的国家是中国。投资委员会大楼里每天都有中国人来享受一站式的服务,楼中的官员们一看到中国人来就乐开了花,什么时候回中国?给我带一架最新版的华为手机!
这座非洲式的中国城,要比中国至少落后了三十年。人都往高处走,水才往低处流。而他们,几十万生活在埃塞俄比亚的中国大军,为什么还没有离开埃塞俄比亚?
我采访了埃塞俄比亚的48位中国人,有投资者,有公司的职员,有刚来不久的,也有来了十年左右的,有half full者(凡事都往好处想的),也有half empty者(遇事老往坏处想的)。
从中精选了四位较有代表性的真实故事,来分享为什么他们没有离开埃塞俄比亚的原因。为保护隐私,本文中所有被采访的人都用化名。
宋明、男、31岁、手机组装厂合伙人、埃塞俄比亚3年
你们都说,在埃塞俄比亚经营工厂最大的困难是外汇紧张,而我却不这样认为,我们工厂就被掐在埃塞俄比亚政府那朝令夕改的政策上了。
本来我们的手机配件是按第二关税计算免税进口的,现在政府要修税,把第二关税给取消了。一架功能手机的出厂价不到400比尔,我们交了税再加上成本就要超过出厂价,卖一架手机就要亏几个美元。
你问我,为什么不将多交的关税转嫁给消费者?没辙啊,从埃塞俄比亚边界走私过来的手机价格很低,如果我们工厂提高了价格,就卖不出去了。
两年前建厂时,正好遇上埃塞俄比亚政府采取控制使用国外手机的政策,以此来制止猖獗的手机走私活动。那段时间,从国外带来的手机需要在埃塞电信开通后才可以使用,走私的手机没法在埃塞俄比亚用,本地人只能买埃塞俄比亚生产的手机。
这项政策对手机厂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一年内就出现了几家中国人的手机组装厂。但每家都各显神通,埃塞俄比亚有一亿多人口,大部分生活在农村。而功能手机的市场主要在农村,市场很大,手机厂之间也只竞不争。
但是好景不长。亚的斯亚贝巴是非洲的政治首都,每天来这里参加国际会议的外国人络绎不绝。那些外交官到了埃塞俄比亚后发现手机突然不能上网了,直接就将郁火烧到了联合国和非盟。联合国也正式通知了埃塞俄比亚政府,再这样下去,联合国非经委总部就要考虑换个国家。新总理阿比上任后不久,就把那项饮鸩止渴的手机政策给取消了。
把我们逼上绝路的应该是埃塞俄比亚政府突然取消了第二关税。我们不象汽车组装厂那样,可以把政府加给工厂的关税转嫁给顾客。而且,二手车的进口关税也提高了,所以新车的价格提高了对市场影响不大,倒霉的是消费者。
虽然现在每生产一架手机都是亏本,但还是没想关闭工厂。我们几个合伙人正在考虑从生产功能手机转换到智能手机,或者是生产与手机相关的产品。组装厂本来就没有多少设备,改变战略也容易些。
在非洲建厂,随时要做好变革的准备。说埃塞俄比亚难是真的,但在国内,我们的这些产品基本是被淘汰了,根本没法做。
反正我出国十年了,以前在其他别的国家的手机厂做销售,跑了很多非洲国家,还是觉得埃塞俄比亚相对安全,市场也不错。所以自己创业时,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埃塞俄比亚。
埃塞俄比亚的一些中国国企一呆就是十几年,企业经营的范围也在不断改变。早年来打井的,后来也开始修公路。现在几家做工程的国企甚至要增加农产品加工的项目。我们是小企业更需要灵活多变,如果现在的项目不好做了,就需要找其他的项目做。
我是手机骨灰级人物,什么意思?就是说我是来非洲做手机的,什么困难都有可能遇到,但是我不怕。
谢盟飞、男、36岁、私企项目经理、埃塞俄比亚9年
我是10年前来埃塞的,第一次来时是被一家大型私企招聘来当英文翻译的。记得当时我们一起来的一共有八个翻译,来了两个月最后只剩我一个人留下。
那几个翻译都是大学刚毕业的学生,因为想出国就来到埃塞俄比亚了。那时我们被分配在工地上做翻译,小镇上只有我们一家外国公司,下了班就无所事事,后来我们就合资买了一匹小马驹,下班后轮流在工地上骑。没想到,那匹马全身都是跳蚤,把我们的腰都染成一条红肿的宽带。再过一个月,那几个小屁孩就集体辞职回国了。
我没跟他们走,我来埃塞之前谈了个女朋友,打算好好干几年,存点钱回家结婚。那匹跳蚤马伴随我渡过了最孤独的头两年,时间长了,跳蚤也不稀罕我了,我也习惯了这里的生活。
2016年我回家结婚,后来有了孩子,就没打算再来非洲了。
但是小县城的工资还不到我在埃塞俄比亚的1/4,而我在埃塞俄比亚工作,基本上无需开销,公司包吃包住。所以在家呆了一年后,我又回到埃塞俄比亚工作了。我挺满意现在的工作,担任项目经理让我有机会边工作边积累企业管理的经营。
你问我对未来有什么打算,最理想的状态是,再过几年我攒够了钱,找个合伙人在埃塞俄比亚开个工厂。如果到时我老婆能来更好,她现在很用功,正在学英语。
吴建国、男、50岁、纺织印染服装厂老板、埃塞俄比亚8年
我来埃塞俄比亚最后悔的是没有早点买地建厂,一直租用私人的厂房,这几年租金飞涨。
我们这个行业,在我决定到埃塞俄比亚前就已经在中国饱和了。当年江浙一带很多的印染厂被政府强令关闭,否则我不会到非洲来投资的。
八年前,纺织服装这类劳动密集型的行业是埃塞俄比亚政府优先扶持的投资项目。我们每次来这里考察,就直接与纺织研究所所长、工业部部长、财政部部长面谈优惠政策。那时候,来这里投资的企业不多,埃塞俄比亚政府首先要解决年轻人的就业问题,所以我们提出了几个特殊要求,他们基本上也答应了,甚至为我们特批了免税进口生产的原材料。
我们生产的印花涤纶面料在中国已经没有市场了,但在埃塞俄比亚的农村却很流行。工厂一开业,十几个当地的布料进口商都跑来要与我们签订独家代理合同。后来我采用了择钱录用的方式签了几份家代理合同,要货需要提前一个月交订金,哪家有钱哪家就成为代理商。独家代理,没门!就这么苛刻这么牛逼。
这几年又从中国来了好几家纺织印染厂,竞争就开始了。冲击最大的就是每家工厂都在互相压低价格,利润也越来越低。
当然我们也在不断地更新面料的类型,我们将中国前几年流行的面料第一次引进到埃塞俄比亚来,我们工厂的面料就代表了这里市场的流行趋势。由于是新品,我们的售价自然就成了市场价格的标准。
去年我们开始生产牛仔裤,产品一上架就断货。埃塞俄比亚市场上的牛子裤零售价要比中国的高出2-3倍,只要我们有生产就不愁卖不出去。
可是,我们也遇到了瓶颈,和大部分的工厂一样存在着难以从银行换取外汇买原材料的问题。埃塞俄比亚没有产业链这个概念,我们工厂几乎所有的原材料都是进口的,原材料断货,工厂就要停工。
停工也不能辞退工人,我们还让他们天天上班,享受基本工资待遇,但时间长了雇用双方都无法承受。所以去年下半年我都在非洲各国跑单,寻找出口非洲其他国家的市场。虽然埃塞俄比亚国内市场的利润更高,但出口为自己工厂创汇却是迫在眉睫。我相信,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协议开始实施后,我们的出口贸易会更有优势,这也算是比其他在埃塞俄比亚的中国公司又先行了一步。
投资最重要的是要有远见,你比别人先行了一步,你就基本上赢了。东方工业园2007年刚成立时,又有多少人看好这个项目?人家就坚持做了下来,现在大家羡慕投资者坐收土地费、房租和管理费,但当年,有几个中国人具备那样的勇气和信心?
今年我们终于自我解决了外汇问题,部分产品出口到非洲周边国家换取外汇。现在也有的工厂计划出口咖啡,我们也有这个打算。总之,且行且看风向,做好随时转变的准备。
最后别忘了,帮我整一块地皮,大一点的,我要自己盖一座工厂。
董小姐、女、38岁、服装厂职业总经理、埃塞俄比亚1年
太难了!埃塞俄比亚办事太难了!
我们公司是国际服装品牌的代工企业,也是埃塞俄比亚政府最欢迎的服装出口企业之一。可是,到目前为止,一切都不是埃塞俄比亚政府所吹的那样,也不是我们来之前所想象的那样。
开始时,埃塞俄比亚政府非常支持我们的投资项目,把国家工业园的最后两座厂房租给了我们公司。我们很兴奋,以为从此以后有了政府的这座大靠山,什么事情都可以迎刃而解了。为此,我们的老板大喜过望,主动给几个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都送了大礼,就为了以后我们在这里更好办事。
第一件让我们惊讶的事情发生了,在奥罗米亚工业园内招工时,来的清一色的都是奥罗米亚州人。一打听才知道,本地奥罗米亚州人严重打击外州居民到奥罗米亚州打工,来一个轰一个走。这种本地人垄断劳工市场的现象对我们企业很不利,我们需要挑选来自埃塞俄比亚各个民族的最好工人,这样也便于工厂的管理工作。
第二件事更让我们啼笑皆非。话说我们送完大礼的后两周,我们与政府各部门的对接是相当通畅的。在网络断断续续苟延残喘的某些部门,我们的一封邮件就把别人家需要跑烂鞋磨破嘴的事都给办了。可是第三周的形势就急转直下,开始有人问我:嗨,我的朋友,什么时候再带一架手机过来?
我们的老板发难了,那华为最新版的手机至少也是埃塞俄比亚普通职员一年的工资啊,怎么会这么贪心!不送了!
好吧,该去哪个部门办事就去哪个部门找人,公事公办。早知道当时不送就好了,现在我们公司办事比别的公司还难!
听人说,政府的Hawasa工业园最正规,入园企业有问题就直接反映到园区管委会,政府买这个园区企业的帐。大部分企业是美国PVH的供应商,PVH的代表象护犊那样保护自己旗下的工厂,那几个美国和英国代表可是通天的,聚集了意见就往总理府送,根本就不屑送礼,有理说理。
我和老板说,撤了算了!可是老板说,中国的人工工资和川普的加税政策,我们是没法生存了,东南亚也试过了,日子也不好过。现在只剩下非洲了,好活歹活也要坚持下去,毕竟,这里是代工企业唯一的出路。
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窜下跳而求索兮!
作为公众号“投资埃塞”的号主,我每天都能接触到在埃塞俄比亚经营的企业,和那些打算来埃塞俄比亚投资的潜在投资者。在埃塞俄比亚发生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企业在非洲投资中确确实实出现的问题,我尽量从不同的角度,选取来自各方面的故事以飨读者。
在埃塞俄比亚的故事有些是可以避免的,有些是可以有更好的方式来解决的。对于那些尚未踏足埃塞俄比亚,又希望了解这个非洲的投资热土的朋友们,他们更希望全面了解一个真实的埃塞俄比亚。
由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IFC)高级顾问惠红林先生创办的中非创业学苑,试图在用投资讲座的形式,让投资者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到埃塞俄比亚投资的方方面面。
埃塞俄比亚经贸投资系列课程终于上线了,但埃塞俄比亚也时时都在发生着变化。这个讲座只是给了听众了解埃塞俄比亚的机会,具体的投资项目还需要具体的调研和分析。如果大家还有其他的问题,可以加上我的微信联系。
一个人的力量非常渺小,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也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如果你们也有故事,也请与我一起分享。如果你们希望读到我的更多文章,请帮我点个“在看”
请扫以下非洲社群客服二维码,立即申请加入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