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补贴大战的升级与嬗变
(2025年第14期《中国物流与采购》卷首语)
“周六(7月5日)晚上,全国人民都在熬夜点外卖。喝不完,根本喝不完。”不少网友感叹。与之相呼应的是奶茶店的店员们直呼“打单的机器都要冒烟了,打奶茶的手也开始颤抖……”
让消费者疯狂和店员抓狂的“始作俑者”是两大平台的外卖补贴大战:淘宝闪购7月2日宣布12个月投入500亿元补贴消费者和商家;美团虽然没有官宣补贴政策,但在7月5日推出各种免减活动。巨额补贴带来了数据增长。7月5~7日,美团和淘宝闪购相继公布“战报”,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突破1.2亿,淘宝闪购日订单数也超8000万。
作为年初外卖大战的“发起者”,京东自然不甘心沦为旁观者。7月8日,京东外卖宣布正式启动“双百计划”,将投入超百亿元扶持更多品类标杆品牌销量破百万。
当传统货架电商增速步入慢车道,各大平台纷纷将目光投向新赛道。以外卖为支点的即时零售,凭借其指数级增长汇聚的超级流量,既为电商主业注入新动能,更撬动酒旅等高毛利服务引流,正成为巨头角逐的战略高地。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达6500亿元,同比增长28.89%,增速比同期网络零售高出17.89%,已成为拉动居民消费的新增长点。报告预测,到2030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万亿元。
相较于以往,新一轮外卖领域的激烈角逐呈现三大新特点:
一是,侧重于补贴供给端。根据“京东黑板报”披露的信息,“双百计划”的扶持重点是B端的商家,将通过流量扶持、营销补贴、爆品运营、优质配送和专属售后的5A级商家服务体系,帮助更多品质餐饮商家实现线上生意可持续增长。淘宝闪购投入500亿元也不只补贴消费者。美团外卖总经理薛冰在今年4月的一个活动上曾表示,未来三年,美团外卖将向餐饮行业整体投入1000亿元。主要聚焦三个方面:助力金发放,分担中小商家营销成本;推动“明厨亮灶”直播等品质升级;创新“卫星店”模式降低拓店成本。
二是,注重存量市场争夺。之前的外卖补贴总体上是通过发放优惠券和满减等方式,抢占市场份额。而此次补贴大战将“激活存量需求”视为重要目标。因此,平台在补贴形式上更具精准性,依托AI算法定向投放,针对高潜力用户和冷启动品类发放补贴,避免全量降价带来的资源浪费。
三是,由餐饮类向全品类拓展。着重发力即时零售高频消费场景,像生鲜、日百等品类,借助补贴培养用户“即时满足”的消费习惯。这从订单结构可见一斑:以淘宝闪购为例,7月5日当天淘宝闪购上粮油米面订单增长了489%,休闲食品增长了388%,潮流玩具增长了236%,运动服饰增长了144%,美妆个护增长了114%,运动服饰、滋补保健、图书音像、汽车用品等品类增幅也均超过100%。
然而,高额补贴带来的流量和增长,只是表面的繁荣,注定不可持续。当资本狂潮退出,外卖行业终将回归本质。
监管层的态度已为行业指明方向。5月市场监管总局约谈三大平台,严令禁止“二选一”“变相垄断”等行为,要求将竞争从“用户争夺”转向“体验升级”。那些能平衡规模增长与生态健康、兼顾用户体验与商家利益的平台,终将在竞争中胜出。“好生意不靠烧出来”,唯有将资本投入转化为技术壁垒、供应链效率与用户体验的持续提升,方能在万亿即时零售市场中筑起真正的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