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今天咱们来聊个新鲜出炉的大新闻,就发生在 8 月 1 号这天,美国那边又出了件挺热闹的事儿。 总统特朗普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发了条文,直接说要解雇劳工统计局的局长埃丽卡・麦肯塔弗,理由是觉得她在去年大选前把就业数据给夸大了,还说要找个 "更有能力的人" 来接替她。这事儿一出来,不少人都在琢磨,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要说清楚这事儿,得先看看那份让总统动了肝火的就业报告。美东时间 8 月 1 号早上,劳工统计局发布了 7 月份的就业数据,新增就业岗位只有 7.3 万个,这数儿比大家预想的差了不少,失业率也涨到了 4.2%。但更让人吃惊的不是 7 月的数据,而是 5 月和 6 月的数字被改了很多,总共往下调了 25.8 万个岗位。原先 5 月说新增 14.4 万,现在改成了 1.9 万;6 月从 14.7 万调成了 1.4 万,这下调的幅度确实够大的,难怪会引起这么大的动静。
面对这么大的调整,劳工统计局也给出了解释,说这是根据企业和政府后来报上来的材料,再加上重新计算了季节性因素才做的修正,这是他们工作的正常流程。但特朗普不这么看, 他在帖子里说,麦肯塔弗是拜登任命的人,去年大选前就 "伪造" 数据,还提到今年 2 月的时候,他们就发现 2023 年的就业增长被多算了 81.8 万个岗位,特朗普觉得这都是为了帮哈里斯在大选中获胜。他还强调,大家需要准确的数据,这种重要的数据必须公正,不能被政治目的左右,所以得换个人来干。
那么被点名的这位局长麦肯塔弗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她是 2023 年 7 月由拜登提名的,到了 2024 年 1 月,参议院投票的时候,以 86 票赞成、8 票反对的压倒性结果通过了对她的任命,连现在的副总统、共和党人万斯都投了赞成票,说明当时两党对她还是挺认可的。而且根据劳工统计局官网上的信息,麦肯塔弗在联邦政府已经工作了 20 多年,还在人口普查局、总统行政办公室和财政部待过,算是个老资格的经济学家了。
就在特朗普下令解雇麦肯塔弗之后,劳工部长洛丽・查韦斯 - 德雷默很快就宣布,由副局长威廉・威亚特罗夫斯基暂时接任局长的工作,直到找到合适的继任者。 不过这事儿还没完, 同一天,特朗普又把矛头对准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说美联储在大选前降息是想帮哈里斯当选,还说鲍威尔也该 "退休" 了。
其实今年以来, 特朗普已经好几次给鲍威尔施压,让他降息,甚至威胁说要解雇他,但美联储这边挺坚持,已经连续五次在利率会议上没动。鲍威尔之前也说过,他们还需要时间来真正理解关税政策的影响,如果行动太早,可能通胀还没彻底解决就又反弹了,得不偿失;可要是太晚了,又可能对劳动力市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有意思的是,鲍威尔最初是 2017 年由特朗普提名担任美联储主席的,到了 2021 年,拜登又提名他连任,这关系也挺复杂的。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问,就业数据为啥会被修正呢?其实了解一下就知道,美国的就业数据统计是个挺复杂的活儿。 劳工统计局每个月会根据企业调查和家庭调查来出数据,但企业那边有时候报表会晚一点,或者有些季节性的因素没考虑周全,所以之后根据新的信息做调整是常有的事。就像这次他们说的,是基于后续报告和季节性因素重新计算的结果。有专家也说,美国经济体量那么大,收集数据的时候难免会有滞后,这并不意味着有人在故意操纵数据。
比如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加里・赫夫鲍尔就说, 这次解雇看起来政治意味挺浓的,没有什么基于工作表现或能力的合理理由。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事儿也反映出美国当前的政治和经济环境确实挺复杂的。一边是政府对经济数据的关注,另一边是统计机构想保持数据的客观性,中间难免会有摩擦。
美联储那边的情况也类似,他们要平衡通胀和就业,还要考虑各种政策的影响,确实不容易。就像鲍威尔说的,关税政策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还需要慢慢观察。毕竟现在全球经济联系这么紧密,一项政策的变动可能会牵扯到很多方面,谨慎一点也是应该的。
可能有人觉得这些事儿离咱们挺远,但其实国际经济形势是相互影响的。 美国的就业数据、利率政策、关税调整,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全球市场,进而关系到我们的进出口、投资什么的。所以多了解一点,也能更好地理解咱们身边的经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