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也称儿童变应性鼻炎(AR),是常见的儿童呼吸道炎性疾病。但许多家长对这一疾病仍存在认知误区:
“孩子总感冒,是不是免疫力差?”——实则是过敏反应;
“长大自然就好了”——过敏性鼻炎未经规范治疗可能进展为;
“喷鼻激素副作用大,症状缓解就停药”——这会导致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
事实上,过敏性鼻炎是需要长期规范管理的慢性疾病,而且通常合并其他伴随疾病,而非简单的“鼻部不适”。它不仅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还会对生长发育造成长远影响。
儿童过敏性鼻炎是特应性个体暴露于过敏原(变应原)后,主要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属于Ⅰ型变态反应。
引发儿童过敏性鼻炎的因素包括遗传引起的过敏体质,以及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过敏物质,也就是医学上所说的“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霉菌、动物皮屑等刺激物。
抗原进入致敏个体鼻黏膜后,与肥大细胞表面IgE受体结合,引起肥大细胞分泌炎性介质,引发鼻痒、打喷嚏等速发相反应。随后,炎性细胞募集,炎性反应持续加重,导致鼻黏膜水肿、鼻塞等迟发相反应。
按症状发作时间:可分为间歇性AR(症状发作<4 d/周,或<连续4周)和持续性AR(症状发作≥4 d/周,且持续≥连续4周)。
按过敏原种类:包括季节性AR(常见致敏原如花粉、真菌等)和常年性AR(常见致敏原如尘螨、蟑螂、动物皮屑等室内常年性吸入过敏原)。
按症状严重程度:分为轻度AR(症状较轻,对学习、文体活动和睡眠无明显影响)和中至重度AR(症状明显,对学习、文体活动和睡眠造成影响)。
1.鼻塞:通常为最突出的症状,可呈间歇性或持续性,单侧或双侧出现,轻重程度不一,进食或睡眠时表现明显。
2.流涕:大量清水样涕,有时可不自觉地从前鼻孔滴下,也可能流至鼻咽部引起刺激性咳嗽。幼儿通常不会擤鼻涕,而表现为反复吸鼻、咳嗽及清嗓等。
3.鼻痒:常为异物感或蚁行感,患儿可频繁揉鼻。“变应性敬礼”(allergic salute)为儿童AR的特殊动作,患儿由于鼻痒、鼻塞等不适症状,经常用手向上推移鼻尖或鼻翼。
4.打喷嚏:每天可数次阵发性发作,每次常多于3个,多在晨起、夜晚或接触过敏原后出现。
1.鼻出血:这是较为多见的症状,可在白天或夜间发作,多易止血,部分患儿以鼻出血为主要症状就诊;
2.眼痒、眼红:眼部症状也可在患儿中出现,部分患儿同时有、哮喘等变应性疾病的相关症状;
3.食欲下降、呼吸障碍等:低龄患儿的症状多不典型,可引起食欲下降、喂养困难或睡眠呼吸障碍;
4.认知及精神问题:一些认知和精神问题也可能与过敏性鼻炎相关,包括注意力缺乏、多动和运动能力下降等。
过敏性鼻炎发作时最主要的体征是双侧鼻黏膜肿胀、苍白,下鼻甲水肿,鼻腔内有多量清水样分泌物。
同时还常有一些特殊体征,包括:变应性黑眼圈(Dennie线,眼睑皮肤上的新月形皱褶)、变应性皱褶(鼻部皮肤表面出现的横行皱纹)、唇上摩擦痕(鼻尖与上唇之间的锥形区域导致的皮损)。
过敏性鼻炎若不及时、规范地诊治,常发展为其他疾病或伴随其他疾病。有研究发现,约30%-40%的患儿会发展为儿童哮喘,同时变应性结膜炎、慢性鼻窦炎、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特应性皮炎、腺样体肥大、分泌性中耳炎、睡眠呼吸障碍等共患病也很常见,患儿的生活学习质量会显著受到影响。
患儿会出现鼻塞、鼻痒、头痛等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睡眠质量,导致失眠、入睡困难等问题。
患儿长期睡眠欠佳,可能会影响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甚至还会延缓骨骼生长,从而出现身材矮小、发育迟缓等现象。
长期的鼻塞,会造成长期缺氧,使大脑出现缺血和缺氧的情况,诱发记忆力衰退。
鼻炎导致鼻腔呼吸困难,患者长期张口呼吸、张嘴睡觉,很容易形成腺样体面容。
患儿长期出现流鼻涕、打喷嚏、头晕头痛等症状,会让孩子处于一种痛苦的情绪中,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因此,及早发现并积极诊治儿童过敏性鼻炎,对预防疾病进展和并发症非常重要。
鼻塞、流涕、鼻痒、阵发性喷嚏等局部症状出现2个或以上,每天持续或累计1小时以上,可初步诊断为儿童过敏性鼻炎。此外,医生还需结合患儿体征、过敏原检测结果综合判断。
患儿需要做的检查主要有:过敏原皮肤试验、血液IgE检测、鼻分泌物检测等。皮肤点刺试验临床推荐用于儿童过敏性鼻炎的诊断。
过敏性疾病是全身性疾病,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需精准整合治疗,标本兼治,才能解除症状,治疗疾病,预防疾病进展。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策略包括环境控制、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健康教育,可概括地形容为“防治结合,四位一体”。
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定期打扫卫生清除尘螨,花粉季节减少外出,避免接触宠物等。
治疗药物包括鼻用、抗组胺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肥大细胞膜稳定剂、鼻减充血剂、抗胆碱能药、鼻腔盐水冲洗、生物制剂、中药等。
脱敏治疗,通过逐渐增加特异性过敏原剂量,使患儿对过敏原产生耐受。在疾病早期采取免疫治疗干预措施,可以调节患儿的免疫系统,改变疾病的自然进程,减少过敏性鼻炎的合并症及共患病的发生。
加强疾病认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就医)、重视疾病预防(定期除螨,戴口罩等)、提高治疗依从性(规律用药,定期复查)。
编辑 叶蕊 校对 刘雅娇 责编 李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