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
2024年,越城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票决出十大民生实事。如今,一张张“民生清单”已变成一个个“幸福账单”:完成充电桩建设1758枪、提档升级中小学卫生间2300间、完成脑卒中筛查10236例、爱心老年食堂镇街全覆盖……越城,正在用“民生温度”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聚焦“一老一小” 办好民生实事
“多亏了脑卒中筛查,不然我的右手就完全不能动了。”近日,76岁的李阿姨来到越城区人民医院,向医生表达了感谢。
去年,越城区把“越·健康”脑卒中筛查行动列入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在全区范围内开展60周岁以上“三高”市民脑卒中(“脑中风”)风险评估及干预。经过一年的努力,越城区共完成脑卒中筛查10236例,筛查完成率102.36%,筛查出高危4665例,高危率为45.57%。多位老人因及时筛查、及早发现而得到及早治疗。
老有所医,老也有所养。临近中午,塔山街道的爱心老年食堂内坐满了老年人。家住燕甸园的陈大爷是食堂的常客,每天中午都来这里吃饭。“走过来只有5分钟的路程,又近又方便。”陈大爷笑着说,这里的工作人员很热情,菜也符合老年人的口味,住在附近的人都愿意来吃。据介绍,“越·颐养”爱心老年食堂建设是越城区重点关注的民生实事项目,目前爱心老年食堂已实现镇街全覆盖,老年人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幸福“食”光。
“一老一小”,皆是民生所盼。在寒冷的冬日,阳明幼教集团云东园区的水龙头依然流动着温暖的自来水。2024年,越城区全面推进“越·温暖”教育设施提升工程,对公办中小学卫生间进行提档升级。截至去年11月,全区已超额提档升级中小学卫生间2300间,实现区属幼儿园、中小学卫生间温水洗手全覆盖,提前完成该民生实事项目。区属学校自去年11月至今年3月,实行温水设施与学生在校时间同步启停,将惠及师生12.6万人。
“干净、整洁、时尚……”龙洲农贸市场的变化让周边居民连连称赞。去年,通过“越·舒心”农贸市场品质提升行动,越城区共完成农贸市场改造提升14家,通过星级创建农贸市场19家,目标完成率分别达到466.7%和380%。如今,这些有着“俏模样”的农贸市场正在融入越城百姓的日常生活,为城市增添浓浓烟火气。
优化基础设施 增进民生福祉
骑行在延安路上,一个个崭新的窨井盖让市民出行不再担心安全问题。去年,越城区利用“越·清洁”城市精细管理提升行动,改造提升窨井盖1000只,道路“颜值”不断提升。同时整治提升人行道10条、绿植花镜10处、绿地14处、农贸市场周边10个,市民出行更加舒心。
夜幕降临,书圣故里里街巷弄的路灯统一亮起。“以前这条路晚上比较暗,现在新换的路灯照得周围亮堂堂的,我们晚上出来散步、遛娃更放心了。”附近居民陈女士高兴地说。
一盏路灯,方便群众,温暖民心。2024年,越城区以“越·明亮”路灯消暗照明提升行动为抓手,对全区路灯进行改造。截至目前,已完成路灯光源(LED)改造2558盏。值得一提的是,在书圣故里西街戒珠寺、马弄等街区,还增装了路灯远程控制和监测设备,实现107条道路路灯亮化“一键启闭”,打通“智慧”照明的“最后一厘米”。
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增多,市民充电需求日益增加。2024年,越城区将“越·捷充”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普及行动纳入民生实事,完成充电桩建设1758枪,完成全年目标的176%,实现政府机关、公共机构、乡村社区等“十大场景”全覆盖。
如今,在府山西路的停车位旁,一个个崭新的充电桩整齐排列,新能源车主将车停在车位上充电。在鉴湖街道坡塘村,同样分布着多个带有充电桩的车位,切实解决了村民望“电”兴叹的难题。
满足多元需求 保障安居乐业
幸福的温度,取决于“底线”的刻度。越城区从满足群众多元需求入手,多举措全方位保障群众安居乐业。
织牢救助“兜底网”。“经过医保报销后,还需要支付9000元,没想到政府又主动给我补报5000多元,给我们减轻了不少负担。”在鉴湖街道坡塘村,王师傅握着区医保分局工作人员的手连连感激道。
让困难群众看病不发愁,越城区尤为重视。2024年,越城区建起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兜底网”,对全区困难群众开展“一站式”结算后个人负担医疗费用再救助,不断夯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据统计,去年全区累计2800余人次困难人员(家庭)享受“越·兜底”待遇,补助拨付170万元左右。
护好群众“钱袋子”。近年来,电信诈骗多发高发,反诈已成为公安部门的年度重点工作。在越城,“越·反诈”全民反诈行动已经连续三年入选十大民生实事,守牢群众“钱袋子”,守好群众幸福感。据统计,2024年以来,全区电诈案件总损失金额1.45亿元,同比下降24.01%,警方追赃数额累计超3050余万元,追赃比例达20.9%。
为提升全民反诈意识,越城组建400余支专业宣传队伍,进入地铁、商圈等人流量集聚场所,开展反诈宣讲1137场,总覆盖群众达35.6万余人。
筑起古城“防火墙”。古城绍兴,“长”在水中,但也怕火。古城内约80%的建筑为木质结构,耐火等级普遍较低,加之历史街区道路狭小,消防通道不畅,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为切实保障古城居民和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越城区高度重视古城消防安全工作,多次将其纳入民生实事工程,并持续加大投入和改造力度。
在“越·安全”古城消防安全提升行动下,古城范围内的社区、经营场所已全部实行消防安全“红黄绿”等级公示制度,老旧小区、木结构建筑等完成电气线路改造,古城内消防器材、应急取水点随处可见,古城消防安全“1335”防控实现全覆盖。如今的古城内,已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