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最新资讯首页 最新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育儿神器的隐忧:“一闹就给手机”的父母,正在养出「情绪失控」的孩子
2025-05-12 12:54

在数字时代,手机和平板电脑俨然成了许多父母安抚孩子的“神器”。孩子哭闹不止时,一部动画片、一款小游戏往往能瞬间平息他们的不满。然而,这种看似便捷的方法背后,却隐藏着对孩子情商发展的潜在危害。

谢布鲁克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学龄前儿童身上过度使用“数字奶嘴”将阻碍孩子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然而,大多数正在这么做的父母,却并未意识电视、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使用,会悄然破坏孩子管理情绪的过程。

图片

细心的父母会发现,情绪管理涵盖多方面努力,其过程需要经历以下五个关键步骤:

那么,“数字奶嘴”的使用究竟是怎样破坏孩子情绪管理过程的呢?

不妨想象一下,父母通常会在什么时候把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交给孩子。没错,往往是在孩子表达情绪的时候。这就意味着,孩子一哭闹,就马上得到电子设备,如此一来,他们平复情绪的过程就会频繁跳过上述的第四和第五步。

总之,孩子每一次情绪爆发,都是练习情绪管理的绝佳时机。用屏幕“静音”这些时刻,恰似用止痛药治疗骨折——虽能暂时缓解表面症状,却无法真正解决根本问题。

上瘾边缘的父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数字设备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普遍,并逐渐成为我们调节情绪、塑造底层思维以及影响行为模式的重要工具。例如,看电视剧、玩手机游戏、刷短视频已经成为大众常见的消遣方式,被广泛用于缓解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压力。

研究表明,数字媒体能够提供一种身临其境或“流动”的体验,增强人们的掌控感和满足感,同时通过分散对现实问题的注意力,或者让人们有机会从现实逃避到虚拟世界,帮助多数人应对生活的压力和诸多不如意。

图片

只要父母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多数数字媒体,诸如手游、短剧以及爽文等,越来越擅长于捕捉人性的弱点。为了迎合大众的喜好,它们不断推送快节奏、高强度、高刺激的内容,以此激活多巴胺和大脑奖赏回路,进而制造出频繁但与努力无关的“即时满足”。这种即时奖励的模式,导致很多学生甚至成年人都出现了“上瘾”的问题。

相较于自控力更强的成年人,年幼的孩子在面对“即时满足”的诱惑时,更加难以抵制。但遗憾的是,许多在“上瘾”边线的父母,并未意识到让孩子接触屏幕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因为这是他们经常做且能够获得快乐的事——显然,这容易让父母误以为孩子接触屏幕并没有什么危害。

图片

数字原住民2.0:α世代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2岁以下的婴幼儿应避免接触屏幕,2岁至5岁的孩子每天接触屏幕的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然而,《JAMA Pediatrics》近期的一项研究表明,全球范围内,75.3%的2岁以下婴幼儿以及64.4%的2岁至5岁儿童,并没有遵循这一权威建议。

与Z世代儿童有所不同的是,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智能设备,使得2013年之后出生的α世代,生活在一个数字沉浸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果没有父母的刻意引导和努力,孩子想要完全不接触屏幕,或合理运用智能技术,几乎成为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仅有少数父母为孩子制定了家庭媒体使用计划,多数父母对于数字设备的使用太过宽容,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会对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发展造成伤害。

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教授弗雷德里克・J・莫里森及其同事的研究表明:3岁至7岁是儿童情绪管理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多数孩子情绪管理能力是呈指数级增长的。然而,谢布鲁克大学的学者认为,“数字奶嘴”的使用极有可能阻碍甚至中断情商这种强劲的发展势头。

图片

数字保姆

当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可能只是出于一时的无奈,把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交给孩子,或者让孩子坐在电视机前,让数字设备临时充当一下“保姆”,帮助安抚孩子的情绪。多数父母坦言,这已然成为他们安抚孩子情绪的一个“小妙招”。特别是对于许多父母而言,这更是应付脾气糟糕孩子的惯用手段。

“数字奶嘴”的确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能迅速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快速安静下来,为忙碌的父母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也难怪成为许多家长应急的“法宝”。但在这看似高效便捷的背后,实则暗藏危机。

美国儿科学会就曾郑重提醒现代父母,过于依赖“数字保姆”绝非明智之举。毕竟,情绪管理能力的塑造,归根结底依托的是孩子自身强大的内在力量,而绝非任何可能致使依赖性甚至上瘾的外部工具。

科技的六大隐忧

深入剖析父母便有可能会发现,数字保姆潜藏着诸多隐形代价,正悄然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阻碍情绪调节技能学习:倘若一部手机就能让孩子安静下来,那么父母大概率也不会再花费心思去教授孩子任何情绪调节技能。而这些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的技能,恰恰是孩子拥有高情商的必经之路。孩子缺乏自主学习情绪调节方法的机会,在未来面对复杂情绪时将不知所措。

图片

导致压抑情绪而非解决问题:单纯通过转移注意力来安抚情绪,本质上是压抑情绪而非解决问题的表现。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适应力差、逃避现实、畏惧挑战等问题。因为当孩子将全部注意力都倾注在手机上之后,他们便不会再去思考如何解决自己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更别提尝试采取行动去解决它们了。一旦脱离手机,面对真实生活中的困境,孩子将无法应对。

干扰内部情绪调节机制:对于那些情绪管理能力本身就比较薄弱的孩子来说,习惯于借助外部工具来调节情绪,会干扰其内部调节机制的正常运转。一旦孩子对手机形成依赖性或者上瘾,很可能还会出现“不给手机就发脾气”的棘手问题。孩子自身的情绪自我修复与管理系统难以建立,过度依赖外界的“安抚”。

阻碍延迟满足和自控力发展:数字设备所提供的即时满足,通常会对孩子延迟满足和自控力的发展造成阻碍。当孩子习惯了立即(而非努力之后)获得奖励和满足时,他们在学会等待和控制冲动方面,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困难,这无疑对他们的长期发展极为不利。在日后的学习、工作等场景中,难以专注和坚持,面对需要长期努力才能达成的目标容易半途而废。

图片

影响亲子互动与情感连接:父母过度依赖数字设备安抚孩子,减少了与孩子之间的直接互动交流。亲子间原本可以通过拥抱、安抚话语、共同解决问题等方式建立深厚情感连接,而数字保姆的介入使得这种互动机会大量减少。长期如此,亲子关系可能变得疏远,孩子在情感上难以从父母处获得足够支持,影响心理健康发展。

限制语言和认知发展:孩子长时间沉浸在数字内容中,减少了与他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机会,这不利于他们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的提升。同时,数字设备中的内容往往是被动接受式的,缺乏主动思考与探索环节,限制了孩子认知能力的拓展,如想象力、创造力、逻辑思维能力等。

作为父母,我们应当意识到,虽然数字设备可以作为偶尔的辅助工具,但绝不能成为情绪管理的“万能钥匙”。相反,我们应该抓住每一次情绪爆发的机会,引导孩子学习和实践情绪管理的技能。例如,当孩子感到沮丧时,我们可以教他们深呼吸、数数,或者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当他们遇到困难时,鼓励他们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逃避。同时,我们也要以身作则,展示健康的情绪管理方式,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模仿。

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帮助他们成长为能够自我调节、适应社会的健康个体。毕竟,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是他们未来幸福和成功的关键。

最新文章
“逢查必考”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近日,在蓟州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执法检查现场,壳牌邦均加油站负责人通过执法人员提供的安全生产知识考试链接完成了测试
11月发行商收入榜:TOP 6腾讯占五席;多款游戏创流水新高
12月20日,Sensor Tower公布了11月中国手游发行商全球收入情况,本期共35个中国厂商入围全球收入榜TOP 100,合计吸金18.7亿美元
工商银行大连市分行“五管齐下”推进网点人才队伍建设
为建设充满活力、凝聚力与创造力的网点人才队伍,工商银行大连市分行坚持以“创先争优、德才兼备”人才培养理念为导向,在新形势
才播3集,就全国收视第一,终于有值得熬夜狂追的黑马剧了!
现如今,随着《北上》《黄雀》等热播剧的陆续完结,国产剧市场再度迎来“上新热潮”。而其中最受观众瞩目的,当属由王宝强、陈明
高收入品类多元化,是游戏出海必修路
每经记者:李卓 实习记者 李宇彤    每经编辑:杨,夏10月18日,在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每经未来商业智库特别策划的“中国企
住建部村镇建设司领导来通山调研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工作
本网讯(全媒体记者 伍文俊)6月10日至1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一级巡视员董红梅,住建部科技委历史文化保护与传统专家
【“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答卷】“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7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
报名 | 参加AMD AI PC应用创新大赛,开启PC端大模型应用的无限可能
3月18日,由始智AI wisemodel开源平台与AMD AI PC应用创新联盟联合主办的 “AMD AI PC应用创新大赛” 正式拉开帷幕!本届大赛
假期数据亮眼,外围股市集体走强,A股节后“开门红”可期?
每经记者:王砚丹    每经编辑:彭水萍刚过去的交易周(4月28日~4月30日)恰逢五一小长假前夕,当周仅有三个交易日,A股发
亲身经历上海医博肛泰医院为我治疗痔疮,这里的专利技术真不是盖的
痔疮多年,一直不见好,疫情期间在家隔离办公,天天吃香喝辣的,也不怎么活动,平时上下班走的路加起来好歹还有个半小时,隔离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