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最新资讯首页 最新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育儿神器的隐忧:“一闹就给手机”的父母,正在养出「情绪失控」的孩子
2025-05-12 12:54

在数字时代,手机和平板电脑俨然成了许多父母安抚孩子的“神器”。孩子哭闹不止时,一部动画片、一款小游戏往往能瞬间平息他们的不满。然而,这种看似便捷的方法背后,却隐藏着对孩子情商发展的潜在危害。

谢布鲁克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学龄前儿童身上过度使用“数字奶嘴”将阻碍孩子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然而,大多数正在这么做的父母,却并未意识电视、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使用,会悄然破坏孩子管理情绪的过程。

图片

细心的父母会发现,情绪管理涵盖多方面努力,其过程需要经历以下五个关键步骤:

那么,“数字奶嘴”的使用究竟是怎样破坏孩子情绪管理过程的呢?

不妨想象一下,父母通常会在什么时候把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交给孩子。没错,往往是在孩子表达情绪的时候。这就意味着,孩子一哭闹,就马上得到电子设备,如此一来,他们平复情绪的过程就会频繁跳过上述的第四和第五步。

总之,孩子每一次情绪爆发,都是练习情绪管理的绝佳时机。用屏幕“静音”这些时刻,恰似用止痛药治疗骨折——虽能暂时缓解表面症状,却无法真正解决根本问题。

上瘾边缘的父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数字设备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普遍,并逐渐成为我们调节情绪、塑造底层思维以及影响行为模式的重要工具。例如,看电视剧、玩手机游戏、刷短视频已经成为大众常见的消遣方式,被广泛用于缓解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压力。

研究表明,数字媒体能够提供一种身临其境或“流动”的体验,增强人们的掌控感和满足感,同时通过分散对现实问题的注意力,或者让人们有机会从现实逃避到虚拟世界,帮助多数人应对生活的压力和诸多不如意。

图片

只要父母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多数数字媒体,诸如手游、短剧以及爽文等,越来越擅长于捕捉人性的弱点。为了迎合大众的喜好,它们不断推送快节奏、高强度、高刺激的内容,以此激活多巴胺和大脑奖赏回路,进而制造出频繁但与努力无关的“即时满足”。这种即时奖励的模式,导致很多学生甚至成年人都出现了“上瘾”的问题。

相较于自控力更强的成年人,年幼的孩子在面对“即时满足”的诱惑时,更加难以抵制。但遗憾的是,许多在“上瘾”边线的父母,并未意识到让孩子接触屏幕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因为这是他们经常做且能够获得快乐的事——显然,这容易让父母误以为孩子接触屏幕并没有什么危害。

图片

数字原住民2.0:α世代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2岁以下的婴幼儿应避免接触屏幕,2岁至5岁的孩子每天接触屏幕的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然而,《JAMA Pediatrics》近期的一项研究表明,全球范围内,75.3%的2岁以下婴幼儿以及64.4%的2岁至5岁儿童,并没有遵循这一权威建议。

与Z世代儿童有所不同的是,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智能设备,使得2013年之后出生的α世代,生活在一个数字沉浸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果没有父母的刻意引导和努力,孩子想要完全不接触屏幕,或合理运用智能技术,几乎成为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仅有少数父母为孩子制定了家庭媒体使用计划,多数父母对于数字设备的使用太过宽容,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会对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发展造成伤害。

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教授弗雷德里克・J・莫里森及其同事的研究表明:3岁至7岁是儿童情绪管理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多数孩子情绪管理能力是呈指数级增长的。然而,谢布鲁克大学的学者认为,“数字奶嘴”的使用极有可能阻碍甚至中断情商这种强劲的发展势头。

图片

数字保姆

当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可能只是出于一时的无奈,把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交给孩子,或者让孩子坐在电视机前,让数字设备临时充当一下“保姆”,帮助安抚孩子的情绪。多数父母坦言,这已然成为他们安抚孩子情绪的一个“小妙招”。特别是对于许多父母而言,这更是应付脾气糟糕孩子的惯用手段。

“数字奶嘴”的确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能迅速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快速安静下来,为忙碌的父母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也难怪成为许多家长应急的“法宝”。但在这看似高效便捷的背后,实则暗藏危机。

美国儿科学会就曾郑重提醒现代父母,过于依赖“数字保姆”绝非明智之举。毕竟,情绪管理能力的塑造,归根结底依托的是孩子自身强大的内在力量,而绝非任何可能致使依赖性甚至上瘾的外部工具。

科技的六大隐忧

深入剖析父母便有可能会发现,数字保姆潜藏着诸多隐形代价,正悄然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阻碍情绪调节技能学习:倘若一部手机就能让孩子安静下来,那么父母大概率也不会再花费心思去教授孩子任何情绪调节技能。而这些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的技能,恰恰是孩子拥有高情商的必经之路。孩子缺乏自主学习情绪调节方法的机会,在未来面对复杂情绪时将不知所措。

图片

导致压抑情绪而非解决问题:单纯通过转移注意力来安抚情绪,本质上是压抑情绪而非解决问题的表现。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适应力差、逃避现实、畏惧挑战等问题。因为当孩子将全部注意力都倾注在手机上之后,他们便不会再去思考如何解决自己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更别提尝试采取行动去解决它们了。一旦脱离手机,面对真实生活中的困境,孩子将无法应对。

干扰内部情绪调节机制:对于那些情绪管理能力本身就比较薄弱的孩子来说,习惯于借助外部工具来调节情绪,会干扰其内部调节机制的正常运转。一旦孩子对手机形成依赖性或者上瘾,很可能还会出现“不给手机就发脾气”的棘手问题。孩子自身的情绪自我修复与管理系统难以建立,过度依赖外界的“安抚”。

阻碍延迟满足和自控力发展:数字设备所提供的即时满足,通常会对孩子延迟满足和自控力的发展造成阻碍。当孩子习惯了立即(而非努力之后)获得奖励和满足时,他们在学会等待和控制冲动方面,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困难,这无疑对他们的长期发展极为不利。在日后的学习、工作等场景中,难以专注和坚持,面对需要长期努力才能达成的目标容易半途而废。

图片

影响亲子互动与情感连接:父母过度依赖数字设备安抚孩子,减少了与孩子之间的直接互动交流。亲子间原本可以通过拥抱、安抚话语、共同解决问题等方式建立深厚情感连接,而数字保姆的介入使得这种互动机会大量减少。长期如此,亲子关系可能变得疏远,孩子在情感上难以从父母处获得足够支持,影响心理健康发展。

限制语言和认知发展:孩子长时间沉浸在数字内容中,减少了与他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机会,这不利于他们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的提升。同时,数字设备中的内容往往是被动接受式的,缺乏主动思考与探索环节,限制了孩子认知能力的拓展,如想象力、创造力、逻辑思维能力等。

作为父母,我们应当意识到,虽然数字设备可以作为偶尔的辅助工具,但绝不能成为情绪管理的“万能钥匙”。相反,我们应该抓住每一次情绪爆发的机会,引导孩子学习和实践情绪管理的技能。例如,当孩子感到沮丧时,我们可以教他们深呼吸、数数,或者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当他们遇到困难时,鼓励他们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逃避。同时,我们也要以身作则,展示健康的情绪管理方式,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模仿。

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帮助他们成长为能够自我调节、适应社会的健康个体。毕竟,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是他们未来幸福和成功的关键。

最新文章
“山河见证——我们的抗战记忆”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全媒体宣传行动启动
光明日报北京7月21日电(记者牛梦笛)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办的“山河见证——我们的抗战记忆”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全媒体宣传行
把企业的事当自己的事办丨一船一策 一次办妥——秦皇岛边检创新举措畅通企业“通关路”
为进一步营造我市浓厚的暖企、助企、亲商、安商氛围,本报推出“把企业的事当自己的事办”系列报道。报道讲述各县区、市直各部门
国防ETF涨超1%,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
截至2025年7月28日 13:48,中证国防指数(399973)强势上涨1.40%,成分股(600967)上涨6.01%,(688586)上涨5.89%,(300395)上涨5.4
暑假威海旅行,海边景点概况
威海真的太太太适合旅行了
高盛和纽约梅隆银行进军7.1万亿美元代币化货币市场
据媒体周三报道,与即将宣布为机构投资者创建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购买渠道。两家机构高管透露,全球最大托管银行纽约梅隆的客户将
原创中美贸易战终于发力!凌晨爆出的四大消息袭来!
2025年那个硝烟弥漫的夏天:一场全球贸易战的凛冬图景在西雅图港,沉默的起重机如同幽灵般凝视着海面,五月份创下的“零货船到港
陕西省总工会“心理健康服务月”活动咸阳场圆满举办
“原来压力大的时候,那些烦躁、失眠的反应是身体在提醒我‘需要调整’了,陈老师刚才教的呼吸调节法我试了下,确实能让心跳慢下
守卫城市好风景,浒墅关“执法蓝”多措助力道路监管质效再“升级”
连日来,为绘就市民宜居全新画卷,浒墅关“执法蓝”围绕路面整洁度“多元施策、双管齐下”,全面整改违规开挖与乱涂乱贴问题,并
党建引领聚合力 “和邦杯”赛促融合
7月18日,由和邦大厦党委等主办、中国人寿寿险鄞州区支公司党支部等单位协办的第四届“和邦杯”羽毛球邀请赛圆满收官。作为持续
赵乐际将访问吉尔吉斯斯坦、匈牙利、瑞士 并在瑞士出席第六次世界议长大会
  新华社北京7月20日电 应吉尔吉斯斯坦议长图尔贡别克乌鲁、匈牙利国会主席格维尔、瑞士联邦议会国民院议长里尼克和联邦院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