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演员窦骁与何超莲于巴厘岛大婚。这场盛大婚礼因耗资4000万元而备受关注,相关话题占据热搜榜单。
何超莲作为赌王何鸿燊之女,背后家族企业总市值过千亿。而出身普通家庭的窦骁,却在16岁时为凑学费同时打三份工。这场豪门婚宴背后,双方商业实力对比,也成为坊间热议焦点。
虽然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如今窦骁担任主演的电影票房累计达到17.35亿,天眼查也显示其商业版图涉及娱乐科技等领域。但九派财经记者发现其创立的品牌“蔸蔻”已陷入停运状态,投资的餐饮美容企业也已撤股或注销,目前名下仅剩影视公司和一家生产清洁剂的小微企业。
另一边,老赌王逝世后,近年赌王家族产业从澳门博彩向内地房产发展,并投资新能源、医药、互联网等领域,虽有收获,但处境依旧不轻松。近3年受疫情影响,赌王家族四家博彩企业共亏损445.1亿港元,如今市值也落后于另外两家博彩巨头。
【1】何超莲:打理数亿家产、担任副董事职位
从伦敦大学经济学毕业后,何超莲先后在伦敦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担任助理税务顾问、在北京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担任高级审计职务。目前,何超莲管理着家族中数亿元资产,并开始对外投资创业。
天眼查App显示,何超莲正担任澳门励骏创建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广州麓湖高尔夫球乡村俱乐部副董事长,以及澳洲地产集团UNIR的董事。
其中,澳门励骏主营博彩、酒店业务,其在广州市中心的高尔夫球场拥有一万多名会员,会费8800元/年,年营收预计接近亿元。
自回到家族企业工作以来,何超莲便帮母亲管理投资、酒店、零售商场等业务,并称花4亿元翻新了五星级的澳洲洲际酒店后,“业务净利润增长了200%”。
2020年,何超莲开启餐饮创业之路,虽然在香港开设的玖伍牛肉面亏损倒闭,但她将“面包中的爱马仕”、日本品牌GRAND MARBLE引入内地,在上海中心地区开设门店,最终撑过了疫情。
豪门身份也给何超莲带来了许多高端代言活动,近年她不断参加《奇妙之城》《上班啦妈妈》等综艺影视录制、出席时尚珠宝活动,还代言了均价高达3000元左右SEAYEO美容灯。
【2】窦骁:年收入千万,创立品牌“倒闭”
与何超莲动辄数亿元的身家相比,窦骁出生于西安一普通商人家庭。其曾在访谈节目中透露,10多岁时他随家人移民到加拿大,但住所遭盗窃后几乎破产,为赚学费只能从早到晚打工。
在参演《山楂树之恋》《狼图腾》等影片后,如今窦骁的年收入在千万元级别。公开信息显示,窦骁的片酬及代言费在500万元左右,目前其持有Coach、波司登、斯凯奇、GORE-TEX代言,还曾与悦木之源、美的、科颜氏、植村秀、佳洁士等品牌合作。
企查查APP显示,窦骁(DOU SHAWN)曾于2015年投资成立上海蔸蔻影视策划中心(普通合伙),主营演艺公关相关业务,而该公司注册资本仅1万美元、公司规模仅1-20人。
在影视之外,窦骁还持有北京蔸蔻商贸有限公司的80%股权,旗下创立了蔸蔻原创艺术生活品牌,推出以公益为主题的马克杯、帆布包等产品。
不过,九派财经记者注意到,蔸蔻官方微店内目前所有商品已经下架,天猫旗舰店也已显示不存在,微博和公众号都已停更一年左右,可见该品牌已陷入倒闭停运状态。
除此之外,窦骁还间接持有北京新太兴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64%股权,主要从事“乐涤派”洗涤灵,洗手液,消毒液,洁厕灵等清洁用品业务。
【3】赌王家族:三年亏损445亿,旅游博彩业已触底反弹
早在40年前,何超莲的姐姐何超琼也曾与香港歌星陈百强相恋,但因其家族“接班人”身份,最终只得进行商业“联姻”。随后陈百强服药逝世,何超琼则离婚并专注于发展家族产业。
近年来,何超琼带领家族业务从博彩、向内地房地产业务发展,还投资威马新能源汽车、互联网、凤凰卫视等。由何超琼任董事总经理的信德集团,自加大投资内地房产以来,相应地产板块营收从2017年的31亿港元一路攀升到2019年的124亿港元。2022年胡润中国百富榜上,何超琼排第202名,财富值260亿元远超父亲。
何超琼曾公开表示,信德集团将在2023年底之前,在内地新推出八间新酒店。“新一年,我们旅游业要更上一层楼,将在已承诺原有的投资基础上,再投入150亿元人民币的额外资金。”
3月3日,赌王家族设立的黑桃资本旗下壹桃私募基金,也正式完成境内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备案,成为今年首家备案的外资私募。年底之前,信德集团开发的上海商圈、天津高铁站、北京公寓几大项目即将开业运营。
赌王家族大举进军内地投资,或是因为澳门博彩业的没落。
曾垄断澳门赌博牌照40年的赌王家族,如今虽占据行业的“半壁江山”,但实力已大不如前。九派财经记者发现受疫情影响的三年内,赌王家族核心的博彩企业,澳博控股、新濠国际发展、美高梅中国,营收缩水到此前的五分之一,分别累计亏损149.67亿、152.62亿、142.81亿港元。
另外,涉及酒店地产业务的信德集团,同样在2022年亏损5.58亿港元。
不过今年以来,澳门博彩业务正在复苏。4月,花旗发布研究报告称,澳门首季度整体博彩业已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42%,其中,疫情前年营收200亿港元的美高梅中国,预计已恢复76%。
九派财经记者 夏雯琪
编辑 郭梓昊
| 职业餐饮网 刘妍
“骑手减少外卖运力不足、员工感染无法到岗、餐厅客流量下滑……”
全面放开一周后,北京餐饮业迎来了新的挑战。
作为第一批全面放开的城市,北京近几天的阳性病例成翻倍增长。
周围的人甚至已经开始调侃“如果你的朋友圈一个阳性的朋友也没有,那你要检讨一下自己的社交能力了”……
放开后的情况如何?对餐饮业又有哪些具体的影响?我们一起来看看!
“放开了却没人敢出来了”!
北京迎来全面放开后的第一波疫情冲击
12月7日“新十条”落地后,在奥密克戎的猛烈攻势下,全国持续出现感染病例,尤其是在北京,囤药、囤抗原成了刚需。
与此同时,随着阳性病例不断增多,北京的大街上、商场里,人流量也肉眼可见地变少了。
1、出行人数急剧下降
今天上午,北京地铁发布的数据显示,昨天(周一)北京地铁日客流仅171万人次。
而9月份周一基本上都在700多万,10月份周一是在600多万,11月份周一就开始下滑到三四百万了,如今的171万是新低。
不少出行的人反映,“本应拥挤的早高峰时段,地铁站里面却很冷清,车厢里也空空荡荡的”。
这也就意味着,全面放开之后,大家都不敢出门了。
2、商场客流严重下滑
出行的人变少了,商场客流量也是“惨不忍睹”。
就在昨天,刚刚恢复营业的北京西单明珠商场,发布通知又关闭了部分楼层。
通知里写道:“我们本以为一下可以恢复到正常的营业状态,但没想到西单地区的客流居然仍是寥寥无几,西单明珠商场内也同样仅有稀少的顾客,经公司五天来的营业状态统计,西单明珠商场内顾客流量未有丝毫改善,原本拥挤的主通道只见零星顾客……”
随着病毒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有人直言,北京可能正在遭遇全面放开后的新冠疫情第一波高峰冲击。
“员工阳了、外卖停了、顾客不来了”……
餐饮业正面临新的挑战
连日来,北京餐饮门店陆续恢复堂食,按理说街头巷尾久违的烟火气应该就快回来了。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全面放开之后,北京餐饮回暖可能并不会像大家想象得那么快到来,北京餐饮人依然面临着新的困难。
1、“外卖骑手阳了一大半,门店爆单了也没人送!”
在全面放开之前,虽然堂食受影响,但餐厅好歹还能做外卖,但是现在“中招”的骑手越来越多,餐饮外卖配送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当下,北京许多餐厅的现状是:柜台上摆满了打包好的餐食,等了半个小时甚至一个钟头都没有骑手来取。
>一位粥店老板表示,因为近期许多人感染病毒后嗓子不舒服只能喝粥,店里生意好到爆单原本是好事,怎奈没有骑手接单。“有些骑手阳了没办法送,甚至花钱取消分配到的订单,这在平时是难以想象的。”
据职餐网最爱点外卖的同事反映,他昨天点了两家店都没有召唤到骑手只好作罢,同时家附近的两家达美乐披萨也停止了配送,这让他愁闷不已。
前几天,小编在点外卖的时候也发现,一家甜品店突然增加了配送费,该店老板表示,配送费增加是因为骑手比较少,运力紧张不好接单,不加小费都没有骑手接,门店有的单子配送费高达五六十。
而放眼望去整个外卖APP,几乎每家的配送费都涨了好几倍,但即使这样也很少有骑手接单。在各大社交平台,有不少顾客吐槽“下单了一两个小时都没有人接单,街上的骑手明显比以往少了很多。”
>2、顾客害怕被感染,不敢出门吃饭了
除了外卖运力下降,北京餐饮人还面临着客流量下滑的难题。
从前阳性病例都被拉去隔离了,大家去餐厅吃饭还没那么害怕,但是现在自北京实施开放政策后,除餐饮场所外其他场所不再查48小时核酸,只凭绿码可随意进出,在这个状况下阴性和阳性随时可能密切接触,一旦和阳性接触后大概率就会被传染。
这让许多顾客对出门吃饭这件事变得越来越谨慎。就拿小编自己来讲,在家居家了20多天,昨天好不容易出门溜达,走在路上却有一种看谁都是阳性的感觉,没敢多待就回家了,更别提去餐厅吃饭了。
有网友上周日去到北京人流量前三的商场吃饭,感叹“即使是整个北京餐厅不能堂食的5-6月份,都没见过如此萧条的场景,整个商场大约1/6-1/7的门店是关闭状态,其中不乏一些大品牌。”
“周日的中午,人流量少得好像是一个工作日,最多是以往正常水平的1/5可能还要更少。平时热热闹闹的亲子区也是门可罗雀,小朋友但凡把口罩碰掉了,坐在一边的家长就会跟触电了一样噌的一下子弹起来,飞奔到小朋友身边把他口罩戴好。甚至我吃饭的餐厅里,隔壁的隔壁桌吃完饭在那聊天,也是戴着口罩的。”
>3、员工接二连三感染,无法到岗工作
除了骑手、顾客,北京餐厅内部的员工也正在遭受疫情的袭击,普遍感染导致停工停业的情况,正在悄然发生。
正如上文西单明珠商场通知里写的:“这两天全楼商家的平均到岗率已不足20%,一线管理人员的到岗率也不足15%,”不少餐厅也面临着员工阳了无法到岗的困境。
昨天,某知名连锁米粉品牌负责人还在朋友圈无奈表示,整个石家庄团队还剩38%,据悉,整个团队员工共42人,只剩下16人未确诊。
餐饮业是个很特殊的行业,员工基本吃、住、工作、开会都在一块,万一一个员工得了,可能整个宿舍都会被感染。到时候,一下子就没有人可用了,人手不足,是不是餐厅就不得不自己主动停业了?这成了餐饮老板们普遍的担忧。
与此同时,餐厅员工自己也会有顾虑,已经感染的上不了,还没感染的又担心自己会阳:
“现在全家和单位就我一个和家里孩子没阳,现在不知道该不该去上班,去了相当于主动去阳,不去又感觉说不过去,不是工资不工资的事儿,是所有同事都阳了,单位没人,我不去感觉不负责任。去了估计坚持不了两天肯定阳,现在犹豫还要不要去。”
职业餐饮网总结:
骑手不够,员工不够,顾客也不够……全面放开后的结果,着实出乎餐饮人的意料。
但不管当下有多艰难,这些都是全面放开必然要面对的问题,可能不同的城市经历的时间不同。
只要熬过这个过渡期,熬过这病毒肆虐的最后一个冬天,相信春暖花开的日子马上就会来临!
京报讯(记者姜慧梓)2023年一季度,北京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高于经济增速1.5个百分点。其中,餐饮收入由负转正,一季度同比增长13.5%。监测的老字号餐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速超四成。
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朱燕南表示,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一直保持在八成以上。今年一季度,北京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高于经济增速1.5个百分点,较上年全年提高1.2个百分点,对总体经济回升向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稳定器作用。
分析服务业向好的原因,朱燕南表示,优势行业发挥了带动作用,信息服务业和金融业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接近九成。同时,接触型服务行业逐渐回暖,包括餐饮、交通运输业等均实现“由负转正”。
一季度,北京餐饮收入从去年全年下降15.2%,转为今年一季度增长13.5%,回升28.7个百分点。重点监测的近20家老字号餐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速超过四成。交通运输业方面,一季度,北京旅客周转量增速接近一倍;货运目前虽然仍在下降,但降幅明显收窄。此外,文体娱乐业趋于活跃。一季度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335.6万人次,同比增长4.4%,实现收入7亿元,增长11.9%。
编辑 刘梦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