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个跑圈的朋友发了她的视频数据,给我沟通有关她作品流量这块的问题,她感觉流量下降,让帮着分析流量下降的原因。这几天一直忙,没聊太多。
就是这样的一个数据截图
其实她也算是某音上的尾部小达人了,结合她发出的视频内容,这样的数据还凑合。
我随即整理了一点这块的内容,不知道是否对朋友有帮助。
我理解的流量
现在大多数人把流量当成一个词了,其实我一直的理解是两个词,流和量,并且这两个词还是有区别的。
流:意味着变化和波动,就是说会流过来,同样也会流走。
量:才是我们平时所以为的流量,可以在数据上体现出来。
流量流量,首先意味着会流走,其次还有强大的力量——平台,平台是完全能左右流量的。
上期我写的那篇关于老外霸屏小红书这一现象的文章《我们都被小红书骗了,满屏老外是人为被算法设置的!》,是平台左右流量的典型代表。
不过这种事情,哪个平台都不会承认的。
就像当初还没有东方臻选APP,董宇辉还在东方甄选的时候,有一段时间丈母娘们涌入直播间,东方臻选火的一塌糊涂,流量够好了吧。凡事否极泰来,后来其实是有明显下降的,有人怀疑是平台原因,当时某音还进行了辟谣,但懂的人都懂。所以后期东方甄选自建平台出现就不足为奇。
有句话叫:光看贼吃肉,不见贼挨打。比如:我们能看到的是一些直播间每天能够卖出的金额动不动都是多少万,甚至破千万。但这背后看不到的是他们花钱买流量。
专业的词叫投流,有个岗位叫投手,就是专门负责花钱买流量,所以才有了ROI一词(投入产出比)。
当然买来流量后,能不能成交,那就看各自的本事了,平台就不管啦,平台只负责把你想要的推送到你面前。
你以为你是偶然刷到某个视频的,其实是平台用算法推送到你面前的。
非商业性的内容是为了增加粘性,让你上瘾;
商业性的是内容为了多获得成交,让你剁手。
这就是现实!
还有个情况,很多非商业性质的视频,3-5秒,或者说10秒以下的,可能播放量、完播率等数据会好点,但我不觉得是真正的流量,或者这样的流量,价值并不大。
很简单的道理:一条很有质量的3分钟视频的完播率,大都不会有一条普通的3秒钟视频完播率高。
所以说:正常情况下,流量不是你的,是平台的,特别是有商业化行为,在算法时代,想白嫖平台流量,是有难度的。
如何有流量
我们要有个清晰的观点:很多事情的本质都是大道至简。
我们经常看到一个现象:网上很多厉害的人把流量说的云里雾里、天花乱坠、高深莫测的,然后是各种卖课与培训。
所以还要记住:所有教你挣钱的,其实都是想挣你的钱而已。
再回到流量,想有流量,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花钱买流量。
那么,不花钱可不可以有流量?
当然可以!或者说有很多方式。
其中有个简单有效且重要的方式——内容!
再举例子吧,短视频时代,看是不是这样的一个不停在变动发展路径:
第一批涉足短视频的人,不管视频内容质量咋样,都是属于第一批获得流量的人。
涉足的人多了之后,流量大都有所下降,而其中美女内容视频下降没那么多。
接着当到处都是美女内容视频的时候,就像现在短视频里早都不缺美女,美女内容的流量也都一般般了。
再接着稍微擦边点内容的视频就会有流量。
当擦边内容视频拥挤后,又回到了流量平平。
这样特色的擦边内容才会获取到流量,吴柳芳能被众人获知,不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产生的吗。
有人说她是:十年体操无人问,一朝擦边天下知。其实就是:你光有擦边没多大价值,十年体操的加持才是价值所在,差异化就是内容的一部分。
啰嗦这么多,这些发展路径的根本,其实就两字——内容。
不管时代怎么变化,不管传播形式怎么改变,始终都是内容为王。
就我自己来说,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不怎么发视频。不过有时候发视频,更多的是测试。整体上视频在发出之前,根据视频内容,我基本也能预估到视频发出后的流量情况。
所以对于创作者来说,我不建议为了流量而流量,需要凝视流量,更需要凝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