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天府新区内服务新就业群体的站点不止拾光书屋一处。“一盏路灯·暖新驿站”、海昌路商圈工会驿站、滨江和城旁的“幸福驿站”等,依托各自社区优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服务空间。驿站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单纯的休憩。
↑ “一盏路灯·暖新驿站”。资料图
面对日益壮大的新就业群体,“一盏路灯·暖新驿站”联合多方力量,绘制“暖新驿站服务地图”,开通经理热线,织密“15分钟服务圈”。驿站更升级为赋能充电站: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规划讲座、心理团辅活动在此开展。
↑ 海昌路商圈工会驿站。资料图
海昌路商圈工会驿站则将关怀延伸至“小家”。环卫管理员宋雪梅在此休息时感慨:“这里像家一样方便!”驿站不仅配备冰箱、微波炉等设施,更开设寒暑期托管服务,解决子女照护之忧;组织相亲交友活动;提供维权服务、法律咨询逾200次,成为劳动者权益的守护者。细致入微的服务使其荣膺“四川省最美劳动者驿站”。
↑ 滨江和城“幸福驿站”。资料图
万安街道滨江和城旁的“幸福驿站”,则如精巧“盒子”嵌入街头,饮水充电、政策咨询、社保办理一应俱全。
从可“充电”的多功能空间,到功能齐备的“幸福盒子”,天府新区星罗棋布的暖心驿站,早已超越物理空间。它们以持续不灭的温暖微光,让整座城市在奔跑中感知尊严与归属。这盏灯不仅照亮疲惫的身影,更映照出城市治理的温情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