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网援引美国海军学会网站报道,“护身军刀2025”演习已于7月14日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号两栖攻击舰上拉开序幕,将持续到8月4日。这次演习有19个国家参与,超过3.5万名军人参演,规模创下该系列演习的新纪录。参演国家包括加拿大、日本、印度等,马来西亚和越南则以观察员身份参与。演习区域从印度洋的圣诞岛延伸到6500公里外的珊瑚海,覆盖范围是历年最大的。
此次演习涉及海陆空、太空和网络空间部队,课目包含野外训练、两栖登陆、空战等,还安排了固定翼飞机、火炮等装备的实弹射击。更引人关注的是,多艘主力航母参与其中,像美国“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英国“威尔士亲王”号航母等都在列。美国海军陆战队的F-35B战斗机将在英国航母上降落演练互操作性,F-35C舰载隐形战斗机也首次参演,探索在前沿海军部队中的融入方式。
特朗普(资料图)
演习开始第一天,澳大利亚军队就在昆士兰州试射了美制“海马斯”远程火箭炮系统,之后美国和新加坡军队也进行了该火箭炮的演练。美国“动力”网站“战区”频道称,此次演习中,“堤丰”中导系统首次发射“标准-6”多用途导弹,在“击沉”演习中成功摧毁海上目标。美国陆军发布的新闻稿显示,7月15日,其第3多域特遣部队在澳大利亚部署的“堤丰”中导系统进行了“标准-6”导弹实弹射击并命中目标。这是该系统首次在美国本土外进行实弹射击,被视为美国陆基海上打击和战略打击能力的重要里程碑。
美媒认为,“堤丰”中导系统部署在印太地区,用“战斧”巡航导弹能把周边约1000英里的陆地和海上目标纳入攻击范围,在太平洋战区作用显著。“标准-6”导弹也为美国陆军提供了灵活的地对地武器。该系统在印太地区的连续部署,表明美军能更快将其部署到前沿应对危机。不过中国专家表示,“堤丰”中导系统生存能力没美媒说的那么强,它本质是应急产品,其配备的“战斧”巡航导弹和“标准-6”导弹拦截难度不算高。中国国防部明确反对美国在亚太部署中导,认为这严重威胁地区安全,破坏和平稳定,中方会坚决反制。
美军(资料图)
与此同时,美国空军从7月10日开始举行“部队重返太平洋”军事演习,为期两周。这场演习着眼印太地区可能发生的高端冲突,演练“敏捷作战应用”等新型作战概念,集中了近300架战机和数千名人员进行跨战区部署。美国国防部为这次演习专门列出5.326亿美元预算,按军机数量算,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空军演习之一。而所谓针对印太高端冲突,明眼人都能看出主要指向未来可能的台海冲突。“敏捷作战应用”概念,就是为防止一、二岛链机场遭导弹打击,演练战机部署调动、快速反应等。
美国空军在太平洋地区的战机部署涉及多个基地,除了日本的横田、嘉手纳等,还有关岛的安德森、夏威夷的希卡姆等基地,加上澳大利亚和东南亚的可用机场,总计有60多个可用于机动部署的空军基地。参演的300多架战机包括、以及B-2等美国空军主力机型,若算上美国海军航母编队的舰载机,数量能达到400多架,战时还会更多,这对中国形成了不小的压力。
美军战机(资料图)
值得注意的是,7月10日有一艘中国舰船出现在夏威夷附近,从迹象看应该是815型电子侦察船。这并不意外,以往美军在西太平洋的大型演习,中国的电子侦察船都会前往,目的是积累电子信息数据,为未来防御作战做准备。面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动作,若未来美军进行军事干涉并袭击中国大陆,仅考虑空中交战显然不行。
瘫痪美军在日韩、关岛等地的空军基地还不够,若美方袭击中国本土,中方必然会设法袭击美军在阿拉斯加及美洲大陆的本土。中国东北到阿拉斯加距离5000多公里,轰-6K经空中加油具备远程奔袭能力。到美国美洲大陆本土距离超1万公里,目前战机虽无法抵达,但东风导弹可装常规弹头,潜艇也能发射巡航导弹远程打击,在淡化成本下,远程无人机、高超音速轨道运载器也可承担袭击任务。
B-2隐形轰炸机群(资料图)
现在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军事基地已做好被袭击准备。军事打击能力不对称时,自身容易遭打击。所以中方不能心慈手软,要敢于打击对方要害。即便对美国本土的袭击能力可能用不上,也必须具备。对美国“部队重返太平洋”演习,最好的回应或许就是开展对美国本土打击的军事演练。美国在亚太地区密集举行大规模演习,不断强化军事部署,其针对中国的意图明显。但中国也在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有能力应对各种威胁。
地区和平稳定需要各方共同维护,美国的这些动作只会加剧地区紧张局势,最终可能得不偿失。中国专家表示,部署到菲律宾和澳大利亚的“堤丰”中导系统,其生存能力远没有美国媒体吹嘘的那么强,它本质上是一种应急产品,无论是“战斧”巡航导弹还是“标准-6”多用途导弹,拦截难度都不算高。中国国防部此前明确表示,坚决反对美国在亚太地区部署中导,这一立场清晰明确。美方有关行径严重威胁地区国家安全,严重破坏地区和平稳定,必将遭到中方坚决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