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背债人”黑产链条曝光!银行员工成为重要一环

   日期:2025-08-03     作者: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www.wrujm.cn/mobile/news/11330.html
核心提示:“只需要一张身份证,一个月内让你变成百万富翁,代价是成为失信被执行人,出门只能使用现金,你愿不愿意?”这样的诱惑,抛给那

“只需要一张身份证,一个月内让你变成百万富翁,代价是成为失信被执行人,出门只能使用现金,你愿不愿意?”

这样的诱惑,抛给那些征信白户和低收入人群的时候,得到的答复都是十分乐意、全力配合等,甚至主动降低分成。

殊不知,这些人正跳入一个精心设计的金融陷阱,看上去职业背债人能预测到最坏的结果,实际上余生都得为整个黑色产业链买单的现代“人肉提款机”。

图片

短短数月,一个社会闲散人员就能摇身一变,成为一名拥有高收入、重资产的精英人士,轻松从银行套取几十至几百万贷款。

而在整个流程中,最关键的一环居然是银行员工,堪称吃里扒外的典范。

随着监管措施的升级,这样的“好事”将会越来越少,每个环节上的操纵者,都可能面临牢狱之灾。

在金融市场的阴影处,一种新型“职业”正在蔓延。

职业背债人多为无固定工作但征信记录良好的“白户”,在非法中介的精心策划下,成为骗取银行贷款的工具。

这些背债人被灌输着“轻松致富”的美梦:“到手30万、无需还款”、“只做一年老赖,就能白拿几十万”。

图片

事实却是,他们正成为整个金融黑产中最底层的牺牲品。

职业背债人产业链的运作模式已高度成熟,房贷背债模式中,中介通过伪造工作单位、虚开收入证明、制造虚假流水,将背债人包装成符合贷款条件的“优质客户”。

更隐蔽的是企业背债模式,预付费机构在跑路前,花几万元雇人充当“替罪羊法人”。

这些操作的核心目的只有一个:把债务合法地绑在背债人身上,让资金通过灰色通道转移。

资金到账后,中介、炒房客和银行内部人员层层分赃,背债人仅能获得贷款总额的30%左右,却要背负100%的债务。

职业背债人产业链能持续运转,最关键的一环是银行风控的系统性溃败。

银行内部人员主动拆掉风控防火墙,整个骗贷流程就变得畅通无阻。

图片

在典型案例中,银行审核流程全线失守:贷前调查沦为形式,虚假收入证明未被核实;贷中审查形同虚设,客户经理连装修现场都不去;贷后检查更是掩耳盗铃,甚至出现信贷员垫付月供的荒唐操作。

银行员工在其中的角色绝非“失职”这么简单,中介直白地承认:“不要怕,我跟银行有勾结,我也给银行钱。”

这种勾结形成了稳固的利益分配机制,部分银行内部人员通过“高评高贷”配合炒房客套现,每笔贷款抽取20%-25%的佣金。

更可怕的是数据揭示的真相。经“包装贷”渠道发放的贷款不良率高达87%,为正常贷款的30倍以上。

这些数字背后,是银行内鬼们为谋取私利,将金融机构变成骗贷提款机的残酷现实。

银行员工为蝇头小利配合造假时,他们脚下的法律红线正在发烫。

金融监管总局明确指出参与“职业背债”骗局可能涉嫌诈骗、非法集资、骗取贷款、洗钱等刑事犯罪。

图片

对违法放贷的银行员工,数额巨大或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1至10万元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刑期可达五年以上。

立案标准更为明确:只要违法放贷金额达100万元以上,无论是否造成损失,都必须追究刑事责任。

对参与其中的背债人,法律同样不会宽恕,一旦被认定知情参与骗贷,背债人将从受害者转变为金融诈骗的共犯,承担刑事责任而非仅民事责任。

公安部和金融监管总局已展开联合行动,对金融领域“黑灰产”实施集群打击。

监管方向明确:穿透式监管将追溯贷款实际受益人,区块链技术将验证材料真实性,让造假无所遁形。

随着职业背债人产业链曝光,一场全方位围剿已经展开。

监管、技术和司法系统正形成合力,收紧这张黑产网络的生存空间。

图片

金融监管的核心策略直击要害,这意味着,虚假的工作单位、造假的工资流水将在技术面前原形毕露。

一旦发现银行员工参与骗贷,涉事者面临的不仅是开除,更是终身禁业和刑事责任。

“躺赚百万”的幻梦破灭,合法增收的路径畅通,职业背债人的“后备军”必将日渐枯竭。

这些毒贷款堆积成山,银行不得不提高利率、收紧信贷,最终由每一个诚实还款的消费者和急需贷款的小微企业买单。

信用社会的根基,容不得蛀虫啃噬;金融安全的防线,经不起内外勾结的腐蚀。

监管利剑落下时,无论是贪婪的中介、天真的背债人,还是知法犯法的银行员工,都将在法律面前付出应有代价。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文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