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创新机制,奠定改革基础
胜利村建立了村组联治工作机制,成立由村“两委”会骨干、村组干部组成的移风易俗志愿者服务队。通过加大宣传动员,积极倡导新风尚,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带动村民踊跃响应,累计签订《文明婚丧嫁娶保证书》300余份,为婚俗改革筑牢根基。胜利村村民司斌(化名)原本打算在市区预订酒席,给孩子举行订婚仪式,来村上备案时,村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立即介入,向其宣传婚俗改革,队员(乡贤)杨辉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建议:“村上有要求,大家都按规矩做,你在家里摆上几桌简单饭菜,再做一锅地道的臊子面,大家热热闹闹就行”。司宝民听从了杨辉兵的建议婚事简办。移风易俗工作中,胜利村全村都在一个“省”字上做文章,村上扶持两家移动酒店,谁家办喜事 只需提前打招呼报备,村上就会协调将酒店开到家门口,让主家既省心又省钱。
二是搭建阵地,强化改革支撑
“一约四会”定规矩: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牵头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并由村民协商制定《章程》。明确规定“彩礼不超5万元,宴席不超30桌,每桌菜品烟酒累计不超800元,‘份子钱’不超100元”,让这些标准成为村民办理婚嫁事宜的准则。自实施以来,喜事彩礼标准逐渐降低,今年全村累计缩减开支30余万元。“能人工作室”常宣教:村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通过讲故事、话村史等形式,向村民宣传新婚姻理念、家风家教等婚俗文化,促进全村从外在环境美向内在精神美、从短期美向持久美转变,实现“最美乡村人更美”的目标。“矛盾调解室”解难题:由村政策宣传志愿服务队、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法律调解志愿服务队组建专业调解团队,专门协调解决婚姻家庭中存在的各类矛盾问题,帮助村民树立正确的婚姻价值观念,有力推动婚俗改革工作。
三是坚持制度,保障改革长效
“红黑榜”奖惩:对模范遵守村规民约的村民给予奖励和表彰,每年评选表彰一批文明家庭、最美儿媳、道德模范户,并将其纳入积分制管理,给予5分的积分奖励,激发村民传承和践行好家风好家训的积极性。对拒不执行村规民约的家庭及成员,取消评先资格并扣除相应积分。移风易俗规范:积极倡导红白喜事遵循“四不三拒绝”原则,即“不摆阔、不攀比、不举债、不讲排场,拒绝高价彩礼、拒绝铺张浪费、拒绝低俗婚闹”,使移风易俗从软性要求转变为硬性约束。常态公示监督:严格执行红白事事前申报、事中监督、事后报告程序,并在村务公开栏、村民微信群进行公示。年底通报家庭和个人积分情况,确保红白理事全过程透明化。
建立“线上+线下”立体宣传体系,线上依托新媒体矩阵打造“移风易俗课堂”,以短视频、直播等形式传播文明新风;线下以村上红白理事会为支点,组织“道德评议会”“家风故事会”等活动,将移风易俗融入文明公约。
启示之二:完善制度约束,创新基层治理
启示之三:优化服务供给,重塑婚俗生态
推广“集体婚礼”模式,打造婚俗文化主题公园,开发符合主流价值的文化婚庆产品。在乡村振兴中嵌入移风易俗,建立婚前教育必修课制度,培育婚庆+民宿、婚俗非遗体验等新业态;大力宣传白事简办、公墓合葬等方式,推动传统习俗创造性转化,形成经济文化双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