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全国老年人口已超过3.1亿,60岁以上人口中高达78%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多病共存现象增加了未来患、等感染性疾病后的重症风险。
全国“两会”期间,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慢病预防和医疗领域的专家,共同探讨了如何通过医防融合完善成人预防服务体系和推进疫苗处方试点工作,降低50岁及以上、慢性病等中老年人群感染性疾病和多病叠加的风险。
促进医防融合 打通利民最后“一公里”
预防是应对疾病风险最为经济、有效的健康策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吴静表示,医防融合,重点在于促使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体系实现有效融合与紧密衔接。将关口向前推移,让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达成高效协同、无缝对接,从而更精准、更具针对性地持续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
据介绍,三级预防体系包括——一级预防即“不得病”,通过疫苗接种和健康干预降低发病率;二级预防是“得病早治”,强调早诊早治策略;三级预防则是“减少危害”,帮助患者降低病残率,改善生活质量。在此基础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专家雷杰教授还进一步提到“零级预防”概念,即政策干预,通过群体性健康管理手段,确保疾病预防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党支部副书记、院长吴浩认为在推动医防融合过程中,基层医疗机构应借助科技赋能,通过互联网医疗、电子健康档案等手段,实现患者健康信息的实时共享,从而提高疾病预警与干预的精准度。
中老年人应积极预防 减少未来重症风险
根据2023年发布的《中国健康老年人标准》,健康老年人应该具备控制好血糖和血压的能力,同时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主任王建业认为,老年人的免疫力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基础代谢降低是导致免疫力下降的重要因素。因此,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以及疫苗接种等都是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
设立“疾病关注日”助健康宣教由“点”成“面”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主任医师岳剑宁提出,尤其是、等慢病患者更容易受到流感、、带状疱疹等感染性疾病的侵袭。因此,在慢病管理的过程中,在老年人群体中,疫苗接种同样不可忽视。他指出,60岁以上人群在感染带状疱疹后,50%会出现明显的神经痛后遗症,而疫苗接种是预防该病较为有效的措施之一。“有的老年患者本身有慢性病再加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几年的折磨,身体承受能力弱,想做微创手术都非常困难。”他强调,医防融合不仅需要医生的介入,还应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疫苗接种和疾病预防的认知度。
针对中老年群体,岳剑宁认为设立“疾病关注日”是一种有效的健康宣教方式。他以带状疱疹为例介绍说,该病不仅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还会对家庭造成巨大负担。如果设立“中国带状疱疹日”“中国流感日”等专属健康日,可通过全社会宣传,提高公众认知,增强公众预防意识。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