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刚上周授粉的文旦,现在就有这么大了,每个枝头都挂了不少……”
5月11日一早,褚利明拿着三脚架和手机,在文旦园里架起了直播间,与大家分享文旦生长发育及栽培管理等相关知识。
对农业知识的熟稔,并非一日之功。种植初期,兄妹俩只能纸上谈兵,在互联网上找些零散信息。2014年,种下的45亩草莓,由于人流量不足、采摘不及时等因素,全部烂在地里;2015年夏天种下的100多亩露天西瓜,碰上了台风季,全部成了水浸瓜……最惨之际损失高达60多万元。
如今,兄妹俩跟周边的农户合作,把他们种植的文旦和其他水果等整合起来,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让果农不愁销路,带领全村果农一同致富。
袁雪芬是名“农二代”,每年文旦上市前,她都会在朋友圈推广、销售自家文旦。“以前看到父母辛辛苦苦种的文旦,因为卖不出去,烂在树上,觉得很可惜,现在用手机,通过线上平台销售,全国各地的订单都有,方便又没租金,文旦年年不愁销。”袁雪芬说道。
这阵子,玉环农产品电商邵贤岳正忙着和果农们对接直播带货杨梅一事,他说,“我从事电商10多年了,从最初微信朋友圈、淘宝销售,到现在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推广当地特色农产品,效果都非常好,特别是玉环特产文旦,品质优良、知名度大,每年在网上能卖200吨。”
作者:张莺莺 王凌轩 通讯员:张雅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