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在重庆举办的中美重症创伤教学查房100期纪念庆典活动中,株洲市中心医院创伤中心捧回了“突出贡献单位”大奖,中心执行主任邱尔钺也喜提“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这个中美重症创伤教学查房项目可不简单,是由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重庆创伤救治联盟与美国南加州大学洛杉矶医学中心联合举办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中美顶尖专家一起研讨病例,交流创伤救治经验。
这次获奖,证明了国内外同行对株洲创伤救治水平的高度认可。在此之前,该中心也是“拿奖拿到手软”,所获荣誉、奖励不断。

株洲市中心医院。通讯员供图
该中心用了7年时间,把严重创伤患者的死亡率从过去的30%—50%,硬生生压到了5%以下,超出国家标准,给株洲人民上了道更有力的生命保险。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副主席都定元教授说:“‘株洲样本’作为国内创伤救治的成功案例,值得推广!”
株洲是怎么实现这么大的飞跃呢?
知株侠了解到,因为各种意外,全国每年有6200万人因为创伤去医院,70到80万人因此离世,严重创伤还是45岁以下人群的“头号杀手”。
2018年那会儿,国内严重创伤救治可费劲了。邱尔钺记忆犹新:一个重伤员送进来,急诊医生得一个个电话“摇人”,等各科专家分拨赶来,最宝贵的“黄金一小时”早溜走了一大半。
咋破局?核心就一条:抢时间!重伤后头一个小时就是生死线。2018年4月,株洲市中心医院跻身湖南首批创伤中心试点单位,开始摸着石头过河。

航空救援。通讯员供图
2019年,装备升级!“移动ICU救护车”“移动手术车”和救援直升机就位,救护车不再是单纯“搬运工”,直接变身为“移动急救站”,现场就能救命。
2021年9月,组建队伍!创伤中心独立运行,35名从各科抽调的医护精英组成固定战队,一个团队从头管到尾,彻底告别了“各管一段”的老模式,湖南首家真正“实体化”、全流程管理的创伤中心诞生。
2023年12月,建立阵地!一栋5.6万平方米的创伤急救大楼拔地而起,全省头一个。从急救车进门、紧急抢救、开刀手术、重症监护,到后期康复,一栋楼里全搞定。CT室、手术室、ICU排成一条直线,最远不到50米。护士长廖雨田最有感触:“以前推病人做检查,得穿过几条走廊,现在从抢救室出来拐个弯就到!”平均救治时间直接从90分钟砍到45分钟!
建好阵地,服务也得跟上。他们以“专病、专治、专区、专家、专研”五专建设为核心,落地急救“三零”服务:信息跑在救护车前,院前院内“零卡顿”衔接;急危重患者免挂号直抵抢救室,黄金时间“零等待”;多学科天团严阵以待,施治全程“零距离”。
靠优化布局、流程再造、学科融合、服务升级这套组合拳,打造出创伤急救的“株洲样本”。
知株侠觉得,这就是一场用“空间革命”换来的“时间奇迹”。当50米取代500米,45分钟碾压90分钟,数字背后是多少家庭免于破碎的希望啊!
“株洲样本”到底牛在哪?看两个例子。
53岁的老陈从约10米高处摔下,头、胸、腹、四肢等多处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正吞噬着生命。救护车还在狂奔,创伤中心团队已经在抢救室严阵以待。人一到,经过快速CT影像等检查,第一时间实施“左髂外动脉造影+双髂内动脉栓塞术”止住大出血,转入重症监护室稳定生命体征后,分阶段完成骨盆复位内固定、股骨内固定、创面修复等6次手术。出院时,老陈已能短距离独自行走。他妻子红着眼说:“我老公能活下来,命都是中心医院给的。”
25岁的小李更惨,被大货车碾压,骨盆开放性骨折、会阴部开放性损伤、头胸腹部损伤,四肢多处骨折,失血性休克。创伤中心团队先后做了14次手术!先进行大血管修复、脏器修复、骨盆外架固定,再分阶段修复骨折、重建软组织,其间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加速愈合,将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如今,小李不仅能正常行走,还重返了工作岗位,年底就要结婚了。
“这就是‘株洲样本’的力量——不仅要救活,更要让患者活得好,回归生活和社会。”该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陈迅点出了精髓:“株洲样本”的核心就是“实体化、一体化救治”,一切围着病人转。它砸碎了传统的“科室墙”,把院前急救、院内多学科协作、术后康复这些环节紧紧扣在一起,打造出一条高效、规范、精准的“生命流水线”。
进行手术。通讯员供图
2024年,他们的救治成功率稳稳站在95%以上,死亡率压到5%以下,部分关键质量控制指标比国家标准还高。这些数字背后,正是“株洲样本”在每个救治环节的硬核落地。
知株侠观察到,从“保命”到“保生活能力”的跨越,正是现代医学人文精神的闪光点。当小李重返工作岗位的喜讯传来,“株洲样本”证明:最高明的救治,是让生命重新绽放尊严,而不仅仅是呼吸的延续。
创伤中心带来的改变,已经深深烙在这座城市里。
几年拼下来,成绩耀眼:湖南首批创伤中心、省创伤救治联盟副主席单位,株洲市第三批重点财政扶持项目、湖南省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级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项目……
该中心独创的“施氏正骨门诊”,将中医药、正骨手法和康复智慧融入创伤管理,成为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项目。
这次在重庆拿奖,陈迅说得很实在:“这不光是医院的荣誉,更代表了株洲在全国医疗圈说话的分量。”
树立医疗标杆是为了惠及更多人。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株洲市创伤救治联盟主席单位、株洲市创伤医疗管理质量控制中心主委单位,该院正全力打造株洲“创伤救治联盟”推进分级诊疗。他们建起了市、县、乡分级分布创伤救治体系,把好技术、好资源送到乡镇社区。通过培训基层医生掌握快速止血、初步评估、快速转诊等技能,与县域及社区医疗机构共建起极速、安全、高效的“一体化”生命救护体系。该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龙云铸说:“我们的愿望是让株洲和周边地区的创伤患者,无论在哪出事,都能在‘黄金时间’得到顶级救治!”
2024年,创伤中心诊治了超过35000名创伤患者,收治住院3000多人,其中危重症患者400余人次。这些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的温暖团圆。
市委书记曹慧泉说过,品牌是城市的软实力、金字招牌。
“我们建设实体化创伤中心,国内各级医院的同行们都认,目前湖南就我们一家!”陈迅底气十足,“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提升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降低致残率。我们要把这块牌子,打造成株洲医疗的新名片,让它成为株洲医疗品牌的一面‘旗帜’!”
知株侠认为,作为本地医疗龙头,该院创伤中心无疑将为株洲再添一块金字招牌。当“95%成功率”成为城市健康底气的注脚,当“一体化生命救护体系”覆盖城乡,创伤中心的意义早已超越医院本身。株洲医疗的品牌之路,定会越走越宽。
来源:株洲日报
记者:董介 通讯员/杨靓 张曦予
编辑:李曙光
二审:俞强年
三审:高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