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京津冀协同发展11周年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市发改委举行,北京市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燕南介绍,11年来,京津冀区域经济总量连跨6个万亿元台阶,2024年区域地区生产总值为11.5万亿元,按现价计算,是2013年的2.1倍;三地分别为49843.1亿元、18024.3亿元和47526.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分别增长5.2%、5.1%和5.4%,三地增速均超全国。
朱燕南介绍,京津冀三次产业构成由2013年的6.2∶35.7∶58.1变化为2024年的4.3∶26.8∶68.9,第三产业比重近7成,提高10.8个百分点。其中,北京第三产业占比保持在8成以上,天津占比超6成,河北提升最快(为53.7%),三地比重比2013年分别提高5.8个、9.8个和12.7个百分点。高端产业发展较快。
从服务业看,2024年区域实现服务业增加值近8万亿元,其中,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区域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13年分别提高2.1个和7.0个百分点。从工业看,三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6.7%、4.6%和7.5%,北京、天津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32.3%和14.8%,比2014年提高11.5个和2.5个百分点,河北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2.3%,比2013年提高10.5个百分点。
从投资看,2024年三地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分别增长5.1%、3.1%和6.8%。基础设施建设提速,三地基础设施投资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水利、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领域投资拉动作用明显;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速均超过全部投资平均水平;设备更新逐步释放政策红利,三地设备购置投资分别增长32.1%、12.3%和20.4%。从消费看,区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3年的2万亿元增加到3万亿元,2024年为3.4万亿元,三地加力落实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均增长2成以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9.5%、14.8%和24.9%。
朱燕南还提到,三地居民收入稳步增加。2024年,京津冀三地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85415元、53581元和34665元,与2013年相比,年均名义增速分别为6.9%、6.7%和7.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名义分别增长6.9%、6.5%和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0%、7.1%和8.3%,均快于城镇居民。三地城乡居民收入比值比2013年分别缩小0.29、0.13和0.35。就业、价格形势保持稳定。2024年,北京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4.1%,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天津、河北城镇新增就业分别为36.8万人和89.9万人。消费价格温和上涨,2024年,三地居民消费价格分别比上年上涨0.1%、0.2%和0.2%。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武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