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iFi?以其发展史为引品鉴iDSD Valkyrie女武神解码耳放

   日期:2025-07-28     作者: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www.wrujm.cn/mobile/news/10705.html
核心提示:只有真正的老音响玩家才会记得英国知名厂牌AMR(Abbingdon Music Research),经典的DP-777解码直到今天依然被很多资深玩家所追

只有真正的老音响玩家才会记得英国知名厂牌AMR(Abbingdon Music Research),经典的DP-777解码直到今天依然被很多资深玩家所追捧。谁能想到就在2012年AMR如日中天的时代,他们竟然推出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子品牌:iFi。很多老音响玩家都曾跟九段聊过这个话题,以过万美金级别CD-77 CD机闻名的AMR为何突然“俯身耕耘”便携市场?当然AMR主理人从未正面回应过这个问题,九段私以为,关键或许在于对便携市场蓬勃发展的预期。

图片

投身便携市场后的iFi灵魂人物是德裔设计师托斯顿·洛尔施(Thorsten Loesch)。这位东德神童12岁便自制100W三分频音响系统获奖,后担任德国国家广播技术研究所录音工程师,功成名就后的他移居英国成为BBC的资深技术顾问。九段清晰地记得他主导设计的首款iFi产品nano iDSD(2014年)犹如一枚深水炸弹在市场上炸裂开来,你要知道那个时代大家都还在安于劣质铝材拼接的方盒子机壳,而手掌大小竖长多边形设计的nano iDSD可谓新意十足,而且它竟然支持DSD256解码!背面的“Direct Drive”标识似乎在宣示着直驱300欧耳机的底气。nano iDSD在声音表现上的优势源自托斯顿将前面提到的AMR旗舰解码DP-777的电源净化技术微型化,用“主动消噪电路”等技术来对抗USB端口的电磁污染,从而大幅提升解码精度与声音音乐性表现。

图片

2016年是大家需要记住的一个节点,因为iFi Pro iDSD问世了。这台iFi的旗舰搭载了四颗Burr-Brown DSD1793 DAC芯片,首创Quad Stack交叉式电路架构,以并联输出抵消失真。更疯狂的是它竟然支持DSD1024升频——相当于CD采样率的512倍。当同行还在争论DSD128实用性的时代,iFi已用这台家族旗舰证明了自己对于市场的超前预判能力。九段认为Pro iDSD对于iFi有着重大意义,因为它身上的三个设计理念锚定了后续十年家族机型发展的方向,也是iFi能够在声音表现方面一直备受认可的关键。

图片

首先是对电源设计的苛刻追求,哪怕是在micro iDSD这类小型设备上也坚持独立电池供电,并在后续不断推出优化供电的相关设备也说明了iFi对于低噪声高纯度供电的重视。然后是“Bit-Perfect主义”,为了让全线产品都能有更优秀的解码性能,iFi开始在大部分中高端机型上追求bit-perfect,这种设计也延续到了最新的女武神上。最后是“场景化调音”,像是XBass低频增强与XSpace声场扩展技术的最新迭代版本的搭载让iFi的各类机型在听感上有了自己的“特色”,同时这种基于DSP的技术还在不断进化发展中。

图片

之后的iFi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比如Diablo系列在家族经典的长条机身外披上了赤红铠甲,它也首次让便携机型拥有了可观的“蛮力”,从而能够驯服各类超难驱动的平板耳机。当然,iFi还有着广泛且非常细化的各类产品线,尤其是为了辅助主力设备更好的发声,他们推出了一系列的周边配件为电源、USB、网络信号的优化、降噪而服务。在这里限于篇幅的原因九段就不做过多的介绍了。

图片

如果说Pro iDSD算是iFi的一个里程碑之作的话,那九段认为iFi iDSD Valkyrie就是今天对过去十年的积累做出总结之作。当一个人规规整整的“方盒子”见多了,再去开箱iFi iDSD Valkyrie这样特别造型的机器就会非常兴奋。不得不说,这台最近耳机圈内颇为热门的跨界机型真的很像一只可以放进口袋的淡金色北欧酒壶,只不过全铝打造的它有着接近900克的重量,拿在手中分量十足。全新的设计首先是基于更复杂的线路布置而来,同时也与其全新的跨界定位有关。

图片

作为一台可以便携的作品,iFi iDSD Valkyrie却破天荒地沿袭了旗舰Pro iDSD Signature的四颗Burr-Brown DSD1793芯片配置,包括独家的“Quad Stack”无损DSD/DXD DAC堆栈架构。需要大家特别注意的是,Valkyrie的DAC并非传统Delta-Sigma结构,它以多比特方式处理前6个最高有效位,而其余低位则以过采样滤波器调制为单比特,以期实现多比特架构与Delta-Sigma结构的优势结合。 而且,传输给DAC的所有讯号均需要时钟重制,这台机器采用了AMR DP-777相仿的Global Master Timing(全局主时钟)技术来实现最终低抖动、高精度的数字处理能力 这些还没完,这台机器还搭载了Crysopeia FPGA,独立的这套引擎专注于多套定制化数字滤波的实现以及更优秀的升频处理。

图片

同时有别于以往那些“长条们”, iFi iDSD Valkyrie的供电模组非常高级,21700锂电池组成20000mAh的模组,首次引入“双模式供电”,在电池优先模式下可以获得纯净如湖水的背景黑度,而如果接驳附送的iPower X适配器则立刻开启“满血台机模式”,这时的声音动态明确增加,气势也随之而来。作为一台iFi的旗舰,模拟驱动能力必然是重中之重,这台机器全程采用双单声道理念设计,同时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物理隔离,进一步的降低串扰。长按屏幕左下角按钮可以在多档增益之间切换,这三档增益被精准定义为:适应大多数耳机的Normal模式,针对低灵敏度耳机的Turbo模式,以及专为最难驱动耳机设计的Nitro模式(可提供高达19.6V的输出电压)。高增益下电流输出能力与电压摆幅激增,实测驱动灵敏度极低的金平面旗舰GL3000亦能开声“鸣唱”,当然像是GL1000P这样的作品会更合适一些,能让这类非常难以驱动的平板耳机拥有充沛低频量感之困难,各位发烧友一定是非常清楚的。

图片

XBass II、XSpace与XPresence功能是值得大家重点关注的,在iFi iDSD Valkyrie上这些iFi的传统艺能得到进一步的升级。虽然九段并不喜欢过量的低频表现,但对于很多“低频爱好者”,比如重金属听众,XBass开启后的下盘丰沛感与强大的动态迸发,无疑是极其过瘾和尽兴的。而我对XPresence功能无疑更有兴趣,开启后聆听《阿姐鼓》,甚至连Beyerdynamic DT990Pro X都能拥有致密的中频,朱哲琴的吟唱从颅顶三寸高处倾泻而下,这种违反物理常识的“脱颅感”实在惊人,难道托斯顿把BBC录音室人头录音的算法下放给了这台便携设备?

图片

其实传统便携解码耳放无法做到声音尽兴的关键有三点:供电瓶颈、驱动力妥协、功能单一。而这也是iFi iDSD Valkyrie设计上力求突破的重点。对比热门竞品,比如Chord Hugo 2的4000mAh电池,Valkyrie的20000mAh电池组不仅是容量碾压,其创新在于“电池+超级电容”混合缓冲。当播放《1812序曲》炮声片段时,超级电容ms级别内就可以释放峰值电流,避免锂电池响应延迟导致的动态压缩。实测半天时间连续驱动Hifiman Susvara这样的“用电大户”,这台机器的电量指示仍稳守50%。

图片

虽为便携机型,但iFi iDSD Valkyrie却采用了桌面机型架构,这让其驱动能力大增。比如65Ω下其具有2250mW的输出能力,峰值更是可以达到5700mW,这已经达到了台式机水平。同时,iFi iDSD Valkyrie依然拥有iEMatch功能,采用三档设计,实测不管是搭配qdc 8CH这种极高灵敏度的耳塞还是金平面GL1000P这种低灵敏度的平板头戴耳机,这台机器的底噪控制都是远远优于市面上绝大多数同类产品的,当然这是在你选对iEMatch档位的前提下,如果选择关闭或是错误的档位并开启高增益的话,底噪必然是明确存在的。

图片

长按iFi iDSD Valkyrie最右侧的K2HD键可以实时将音乐升频至24bit/192kHz,这在很多老录音作品的播放中有着明确的听感提升,比如港版王菲《天空》就焕然新生。歌者的齿音被打磨圆润,而背景噪声被丝滑的抑制。K2HD这一源于JVC工程师参与调校的谐波重构算法,在数字音频中植入了黑胶的二次谐波。

图片

K2 Technology 的核心在于其独特的时域信号处理方式(而非频域),专注于波形校正。它提供两种模式:K2HD模式先将音频升频至24bit/192kHz再进行K2处理,扩展高频并还原自然谐波;而K2模式则在不改变采样率的情况下实现类似效果,旨在为数字录音注入模拟母带的温暖生命力,有效消除“数码声”。如果以上你还觉得不尽兴,可以尝试升频至DSD1024,CD音源瞬间升频至45.2MHz,如同用显微镜观察油画笔触,虽然这是夸张的说法,但实际声音细节的丰富程度是明确提升的,虽然我个人还是更喜欢未升频的声音。

图片

iFi iDSD Valkyrie能PK哪个价位的标准台机?我想这是小伙伴们非常关心的话题。九段特意在书房电脑桌上进行了主流机型的对比测试,九段的结论是iFi iDSD Valkyrie在接驳市电的模式下拥有足够站稳万元台机档的能力。对比测试的机型包括:YULONG D39/A39、湖人V380二代、Goldenwave序曲一体机。

图片

iFi iDSD Valkyrie继承了iFi传统的音色,但又有着一些不同,它更偏现代调音与全频段细腻自然的风格。尤其是中高频部分的表现最容易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播放《Jazz at the Pawnshop》现场录音,iFi iDSD Valkyrie的萨克斯风像是镀上了一层闪闪的金色,让HD800s的声音辉煌且璀璨,根本不用打开XPresence,即使是标准模式下乐手换气的湿润感与按键碰撞的金属颤音皆扑面而来,这种“零距离临场感”在大多数流行音乐,尤其是人声作品的回放上优势甚大。

图片

低频表现则有别于以往iFi机型的风格,iFi iDSD Valkyrie不是“力大砖飞”的感觉,而是专注于弹性与瞬态的提升,量感充足同时瞬态极好。比如聆听《星际穿越》管风琴片段,相比大部分万元台式解码耳放一体机,iFi iDSD Valkyrie竟然在35Hz以下展现出碾压级的控制力优势。虽然iFi iDSD Valkyrie在极低频的量感方面稍逊,但设计师赋予其独特的纹理与细节,管风琴簧片震动时的气流声清晰可辨,这是多数万元价位台式系统都难以呈现的细节。

图片

需要大家特别注意的是,iFi iDSD Valkyrie不仅可以作为台式解码耳放使用,它亦能作为独立解码连接其他耳放或功放,或是作为前级直接驱动主动音箱,同时Line in接口让其还可以作为独立耳放甚至独立前级使用,这……可玩性、性价比是不是一下子就飞起了?这还不是全部,蓝牙无线功能它一样也没有落下,平时连接手机播放Apple Music或是Tidal等流媒体音乐,aptX Lossless传输码率能达到1.1Mbps,接近有线传输音质,并非简单的蓝牙模块的随意搭载。

图片

iFi iDSD Valkyrie远非一款简单的便携设备,它是iFi品牌十年技术探索与声音哲学的凝练之作。九段认为其意义在于打破了传统发烧友心中“便携即妥协”的认知,以真正跨界的姿态立于市场。在其之前,市面上罕有能在如此精巧形态下,同时容纳台机架构、驱动权威感与功能完备性的作品。它的声音表现具有一定的颠覆性:在充分继承iFi标志性乐感与鲜活度的同时,其动态的权威感、中高频的辉煌质感以及对极低频纹理的精准刻画,使其在接驳市电时足以与万元级传统台式解码耳放一体机同台竞技,甚至在控制力与细节揭示力等方面展现出更胜一筹的潜力。

更重要的是,对于普通用户来讲,其无与伦比的可玩性与便利性才是最大亮点。从纯净电池供电的极致背景,到市电满血的澎湃能量;从直驱严苛负载的平板耳机,到作为前级驾驭主动音箱;从蓝牙高品质流媒体到丰富的场景化调音选项,它几乎覆盖了音频爱好者所有核心场景,将顶级性能与极致便利融为一体。Valkyrie不仅是一台旗舰跨界解码耳放一体机,更是一种全新理念的尝试。它用自己的表现证明了优秀的声音体验无需被形态束缚,为追求高水准移动聆听树立了新的标杆,所以九段认为其意义对iFi乃至整个便携Hi-Fi领域而言都是非凡的。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文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