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安7月21日消息(记者刘昱)近期,陕西多地出现高温天气。高温影响下,一些健康隐患悄然潜伏、危急病症易发,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高温天气需要重点预防哪些疾病?长时间吹空调有哪些健康隐患?针对这些市民群众关心的健康问题,记者邀请到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航天城院区急诊科副主任孙蓉,为大家带来健康科普。
警惕热痉挛 识别高温下的健康“预警”
“热痉挛是中暑的一种类型,主要是由于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进行剧烈活动或劳动导致大量出汗,丢失过多的水分和电解质,尤其是钠的丢失,引发肌肉突然痉挛,这是身体对高温的‘抗议’。”孙蓉介绍,热痉挛成为近期急诊科门诊的高频病症之一。
小腿、大腿及腹部等部位出现突然发作的肌肉痉挛伴剧烈疼痛,是热痉挛的最明显的表现。
“热痉挛的痛感强烈,持续几秒到几分钟,可能反复出现。同时,痉挛肌肉摸起来发硬,患者出汗多、易疲劳,但意识清醒,体温正常或略高。医院检查常显示血清钠水平偏低(低钠血症),这是确诊的重要依据。”
如果发生热痉挛,孙蓉建议:
首先,立刻停止活动或劳动,脱离高温高湿的环境,去阴凉通风处休息。其次,科学补充电解质。应用一些功能性的运动饮料或淡盐水,少量多次饮用,直至症状缓解。同时可局部按摩,轻轻拉伸抽筋的肌肉(比如小腿抽筋就勾脚尖),轻揉肌肉,也能用凉毛巾敷一敷。最后,要观察与警惕。避免当天别再剧烈运动或劳动,如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加重出现头晕、呕吐、高热,意识水平下降,请及时送医。
如何提前预防热痉挛?孙蓉表示,热痉挛可防可控,做好以下几点能有效降低风险:
及时补水补电解质,如在户外活动后出现大量出汗,及时补充水分及盐分的功能性饮料。 适应高温环境:初入高温环境(如夏季刚开始运动、出差到热带地区),先从短时间、低强度活动开始,用3-7天逐步适应(即“热习服”)。合理安排活动时间:避开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的高温时段,选择早晨或傍晚进行户外活动。做好物理防护:穿宽松、透气的浅色衣物,戴遮阳帽、太阳镜,减少阳光直射。调整饮食与状态:高温天饮食可适当增加盐分,多吃香蕉、橙子、土豆等含钾丰富的食物;生病、疲劳或睡眠不足时,避免在高温下剧烈活动。关注预警信息:提前查看天气预报,遇高温橙色、红色预警时,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孙蓉提醒,夏季高温对身体是种考验,记住热痉挛的“求救信号”,做好预防和应急处理,才能安全度过炎热天气。
预防“空调病” 守护夏日室内健康
近期,为应对高温,有不少市民长时间处在空调制冷的环境中,然而,人们在享受清凉的同时,也可能引发“空调病”。
“‘空调病’并非医学意义上的专有名词,而是一个社会学诊断的病名,是指由于长时间吹空调所诱发的一系列的不适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称之为‘空调病’或者空调综合征。”孙蓉科普道,炎热的高温天气,随着空调在工作场所和室内的使用,“空调病”在夏季的发生率逐年增加。
“空调病”的症状因人而异,最常见的是呼吸道症状,如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咽喉肿痛,咳嗽等。也会出现神经系统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严重的会出现口眼歪斜面神经麻痹的表现。
“长时间吹空调,还会出现颈肩痛、手脚发凉,关节酸痛不适等。有一部分人还会有消化系统症状,如腹胀,食欲减退,因为冷的刺激,可以造成胃肠蠕动减弱。甚至有些人因为吹空调出现皮肤过敏,也有人因为吹空调诱发。”孙蓉总结出引发“空调病”的三个因素:
环境因素。空调房间内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较大,长时间待在这样的环境下,容易使人体的毛细血管收缩和扩张失常,并不利于热量的正常散发,影响人体的温度调节功能。此外,空调房间内空气流通不畅,可能滋生致病微生物,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生理因素。人体长时间处于恒温条件下,温度调节功能会降低,使得人体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减弱。夏季,室内外温差大,温度骤降骤升时,身体不能及时调整和适应,容易导致空调病的发生;生活习惯。如果工作、生活过于依赖空调,可能导致人体逐渐丧失自我调节能力,容易出现空调病。同时,空调病的成因还与个人体质、着装等因素有关,如瘦弱、身体抵抗力差的人更容易“得”空调病。
“空调病重在预防。”孙蓉提醒:
首先,应避免长时间处于密闭的空调环境,注意经常开窗通风,最好2-3小时通风一次。其次,室内温度不要过低,温度一般设置26-28℃,模式可选为除湿模式,空调温度与室外温差不宜过大。此外,尽量不要让空调的冷风直接吹在身体上,尤其是刚从室外很热的环境进入空调房间时,可以先在室内外交界处让身体适应几分钟,再逐步进入空调房,夜间睡眠时可以设置适宜温度,并开启定时功能,避免夜间长时间使用空调。最后,空调一定要定期清洗滤网,最好2周清洗1次,防止致病微生物过度繁殖诱发空调病。
哪些人要提高警惕?孙蓉指出,首先老人、妇女及儿童的免疫力相对较低,容易受到空调病的影响。其次过敏体质者、关节疾病患者、呼吸道疾病患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使用空调不当都存在使原发疾病加重的风险。
夏日高温来袭,健康不容忽视。热痉挛、空调病等健康风险,就潜伏在我们习以为常的炎热环境和不恰当的避暑行为中。牢记识别预警信号,掌握科学应对方法,主动调整行为习惯,用科学和智慧,为夏日安全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