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五华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决策部署,聚焦源头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和社会风险,以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突破口,系统构建权责清晰、运转高效、便民惠民的“一站式”多元解纷体系。区级综治中心已于6月26日建成投用,推动基层风险防控能力显著增强,治理效能持续释放。
高位统筹、科学谋划
坚决贯彻中央、省委、市委政法委关于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政法委统筹、部门联动”原则,成立区级工作协调机制,紧扣“五有”和“五个规范化”建设要求,明确责任分工与阶段目标,同步推进区、街道、社区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力争实现三级中心规范化建设全覆盖。
协同联动、体系再造
创新构建“1+6+10+N”工作体系,依托1个区级综治中心平台,有效整合诉讼服务、检察服务、公共法律服务、矛盾纠纷调解、劳动仲裁服务、信访接待等6个中心功能,向下延伸覆盖10个街道服务触角,横向联动N个职能部门资源力量,有效破解了基层治理碎片化难题,初步实现从“碎片应对”向“系统治理”的实质性转变。
科学选址、优化功能
为更好满足部门常驻、临街便民需求,综合考虑人口密度、业态分布、矛盾集中度等关键因素,将区级综治中心整体迁至现址。新址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交通便利、配套完善、辐射力强,科学设置登记受理、多元调解、指挥调度三大功能区,社会治理“指挥部”“协调部”“服务部”的核心功能得到显著强化和升级。
力量聚合、实战运行
按照区级综治中心“1+6+N”功能布局,建立“常驻+轮驻+随驻”力量配置模式,选派7个部门28名骨干常驻,安排16个重点行业领域部门21名人员轮驻,引入调解工作室、心理服务、公证服务、律师服务等9类71名社会力量随驻,依托区法学会组建33人法律服务专家团队,打造了一支专业复合型队伍,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人依法接办。
流程再造、实体运行
登记受理区设置14个专业窗口,涵盖劳动纠纷、公共法律服务、信访接待等服务,负责诉求登记、分类与简易纠纷当场调处。多元调解区配备行政听证室、速裁法庭等功能室,集中研判处置前端未化解、上级交办、同级推送、街道上报的复杂矛盾纠纷,提供法律咨询、调解、公证、仲裁、速裁等“一站式”服务。指挥调度区依托云综治平台,构建“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社会参与”的矛盾化解协同机制。对重大复杂矛盾实行“一事一专班”,运用“三单一函”机制督导责任单位依法高效调处,形成“接待—登记—分流—办理—督办—反馈”闭环管理。
精准施策、实效运行
立足辖区矛盾纠纷特点,专项引入金融、物业、劳动、民商事等专业调解组织,引入“李学个人调解室”入驻,吸纳婚恋、邻里调解领域的行家里手、乡贤能人等社会力量参与。截至目前,通过“线上+线下”调解成功152件,“一条龙”解决矛盾纠纷70件,矛盾化解的专业性和实效性大大提升。
筑牢制度根基
严格对标省、市委政法委规范化建设标准,制定印发区、街道、社区三级综治中心《工作职责》及《制度汇编》,实现运行机制规范化、标准化。全面推行“三项核心制度”,首问负责制确保群众诉求“有人管、管到底”,限时办结制确保矛盾纠纷“按时办、按时结”,定期回访制确保调解结果“得民心、见长效”。
锻造专业铁军
持续加强对综治中心工作人员的常态化培训与严格管理,开展法律政策运用、风险防控、群众工作、科技应用和舆论引导能力等培训50余人次,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和责任担当,为综治中心实体高效运行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释放治理动能
整合运用“2+3(1)+N”指挥联动、“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响应、“党建引领+”治理等机制优势,通过依法导入处置程序、多元联动排查手段,实现辖区矛盾纠纷全量化解。截至目前,累计接待群众687人次,受理各类矛盾纠纷275件,成功化解251件,化解率达91%,以高效能治理筑牢平安稳定基石。
下一步,五华区将坚决贯彻上级决策部署,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持续深化三级综治中心建设,在完善治理体系上持续攻坚,在提升服务效能上奋力突破,在维护和谐稳定上彰显担当,全力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五华标杆,为全省高质量发展贡献五华力量!
五华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