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ATA[《海上钢琴师》音乐剧上海二轮巡演7月25日启幕 西岸艺术对谈抢先解锁1900]]>

   日期:2025-08-02     作者: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www.wrujm.cn/mobile/news/11254.html
核心提示:东方网记者熊芳雨7月22日报道:中文原创音乐剧《海上钢琴师》即将于7月25日登陆上海,开启第二轮巡演。演出前夕,徐家汇书院联合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7月22日报道:中文原创音乐剧《海上钢琴师》即将于7月25日登陆上海,开启第二轮巡演。演出前夕,徐家汇书院联合上海西岸大剧院推出“书院YUE读×上岸Talk”艺术对谈,钢琴家孔祥东、音乐剧演员、剧中“盖亚”饰演者李炜铃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首席主持人李欣齐聚一堂,围绕1900的纯粹、音乐的力量与剧场的温度展开深度对话,为观众提前揭开这部作品的灵魂密码。

图片

中文原创音乐剧《海上钢琴师》改编自意大利作家亚历山德罗·巴里科的同名小说,讲述天才钢琴家1900在邮轮“弗吉尼亚号”上度过一生的传奇故事。与1998年经典电影版本不同,音乐剧通过沉浸式舞台设计、原创音乐叙事及新增角色线索,赋予故事更强烈的戏剧张力。

孔祥东:与1900的跨时空共鸣,钢琴是“不会说话的灵魂”

作为钢琴家,孔祥东对《海上钢琴师》中1900的理解带着艺术家的共情。他直言,电影里1900为窗前女子打动,情绪流淌于指尖的弹奏瞬间最令他动容:“那不是技巧的堆砌,是情绪从心底流出,每个与乐器共生的人都懂这种‘灵魂触电’的时刻。”

图片

谈及1900最终选择与船共存的结局,他解读为“极致的纯粹”:“电影里说‘船下是太大的钢琴、太美的女人’,但1900觉得,船上的钢琴已足够承载所有热爱。”这种坚守让他想起自己21岁留学时的“疯魔”:他也曾在钢琴下连睡三天三夜,“艺术常常叩问生死,1900面对死亡仍拥抱音乐,这份执着我太懂了。钢琴陪我每天练琴数小时,早已是不会说话的灵魂伴侣。”

对于当下琴童教育,他更强调“兴趣为先”:“不必死磕钢琴,音乐剧这样的综合艺术同样能安放热爱,它的包容性能让更多人感受美。”

李炜铃:从观众到演员,盖亚与1900是“海与陆的共生”

饰演音乐剧新增角色“盖亚”的李炜铃,与《海上钢琴师》的缘分始于初中。“第一次看电影,为1900随船沉入海底哭到停不下来,只觉得惋惜。”而如今站在舞台上,他终于读懂角色的选择:“大海是1900的极乐净土,音乐就是他的全世界,无需向陆地索取更多。”

图片

作为剧中象征“大地之母”的盖亚,她既是1900唯一想下船的理由,也是与大海共生的镜像。“盖亚是陆地,1900是海洋,我们不是对抗,是彼此映照的存在。”李炜铃说,这种关系恰如法国作曲家为剧作注入的旋律——首次听到时,他便被那“像海浪般流动”的韵律打动,“学《午夜三点的平静》时,和声美得让人恍惚,唱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像一只水母,在海水中轻盈漂浮。”

图片

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后,李炜铃在《人间失格》《海上钢琴师》等剧目中塑造了多个经典角色,观众的手写信常提到“被你的歌声治愈”。她对此深有感触:“剧场是有魔力的治愈场,你永远不知道哪句唱词会改变一个人。演员的敬畏心,就来自这份‘被需要’的重量。”

当李炜铃谈及“剧场的治愈力”,孔祥东深表认同:“剧场就是灵魂的庇护所。就像我每年给恩师扫墓时,总觉得他还在剧场里指点我——只要思念不停,分离就从未真正发生。”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音乐剧《海上钢琴师》的作曲由法国传奇作曲家多夫·阿蒂亚(Dove Attia)操刀,他曾为《摇滚莫扎特》《莫里哀》等经典音乐剧谱曲,《海上钢琴师》是其首次创作的国产音乐剧。法式旋律的浪漫与1900的海上世界碰撞,将为观众带来一场“流动如海浪”的听觉盛宴。

]]>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文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