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美高科技博弈的本质是“系统主导权”之争。中美高科技博弈的终极战场,不再是“谁有更强的芯片”或“谁有更快的 AI”,而是谁能构建一个更稳定、可持续、可扩展的人机环境系统,谁就拥有定义下一轮技术秩序的权力。
1、关于中美高科技博弈从单纯技术竞争到系统主导权的竞争
在以往的科技竞争中,芯片性能、AI算法速度等技术指标确实是重点关注对象。例如,在芯片领域,制程工艺的先进程度曾是衡量一个国家半导体技术实力的关键。像英特尔、AMD、英伟达等美国芯片巨头长期在高性能处理器领域占据优势,其芯片的计算能力等技术参数是产品竞争力的核心。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系统层面的竞争变得越来越重要。一个稳定、可持续、可扩展的人机环境系统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硬件、软件、通信技术、能源供应等众多要素。以5G网络建设为例,这不仅涉及5G芯片等硬件技术,还包括基站建设布局(硬件设施)、网络协议(软件和通信标准)、能源供应保障(系统可持续性)等众多因素。中国在5G基站的大规模建设中,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5G人机环境系统,这使得其在5G技术应用和推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为本国的数字经济等众多领域提供了强大的通信支持,也对全球5G产业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2、系统主导权对技术秩序定义的重要性
拥有系统主导权意味着可以制定技术标准和规范。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如果一个国家能够构建主导的人机环境系统,就可以主导工业设备之间的通信协议、数据格式等标准。如在智能家居系统中,谁主导了系统架构,谁就能决定智能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数据传输的安全标准等。这就好比在早期的计算机操作系统领域,微软的Windows系统凭借其广泛的应用生态和系统主导地位,定义了个人电脑的操作方式和众多软件的开发标准,使得其他软件开发者必须遵循其规则,从而在全球信息技术领域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
系统主导权还涉及产业链整合能力。一个稳定可持续的系统可以更好地整合上下游产业链。以早期的新能源汽车为例,特斯拉不仅在电池技术等硬件上有优势,其构建的包括充电桩网络(人机环境系统中的硬件设施)在内的整个生态系统,使其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占据主导权。它可以更好地协调电池供应商、零部件制造商等上下游企业,按照其系统要求进行生产,进而影响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发展方向和产业格局,定义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秩序,如充电接口标准、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功能规范等。
2025年7月23日,特朗普一口气签下三道行政命令,剑指人工智能领域。美国通过联合盟友打造“芯片联盟+AI 联盟+标准联盟”,意图建立排他性技术生态,把控全球技术话语权;而中国则依托“国产芯片+国产 AI 框架+国产操作系统”作为根基,整合国内资源,稳步推进自主的平行技术体系构建,旨在打破外部技术封锁,实现技术领域的自主可控与长远发展,为全球技术格局多元化贡献力量。这种从单纯技术竞争到系统主导权竞争的观点反映了科技竞争复杂性的提升,以及对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和产业格局掌控权的深刻认识。
未来科技竞赛,不只是看谁更快,而是看谁能定义“什么是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