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相关痴呆症正在带来巨大的负担。认知衰退可能伴随着复杂的混合的病理机制。尽管近年来靶向β淀粉样蛋白的创新药物取得了亮眼进展,但主要适用于特定早期患者,我们仍需要多管齐下的干预策略。
《柳叶刀》重大报告曾指出,45%的痴呆症可通过干预可改变风险因素得到预防。自2015年芬兰FINGER研究带来开创性发现后,多模式生活方式干预一直是研究热点。
日前,《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POINTER大型随机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以保护广泛人群的认知功能,在两种干预模式中,相比低强度的自主管理,为期2年的结构化多模式生活方式干预——包括积极运动、健康饮食、多用脑、多社交、监测心血管健康,更显著改善高危老年人的整体认知功能。
研究第一作者,维克森林大学医学院(Wake Forest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Laura Baker博士表示,结构化干预组的认知表现相当于实际年轻了1-2岁。
截图来源:JAMA
这项试验在美国5个临床中心纳入了2111名60-79岁无症状但处于认知衰退高风险老年人,这些老年人日常久坐(每周活动量达不到60分钟中等强度活动)、饮食不健康(通过饮食模式评分来评估),且具有≥2项以下风险:有家族史、血压/血脂/血糖升高、属于少数族裔、高龄(70-79岁)或男性。
参与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干预均为期2年,鼓励增加身体和认知活动、健康饮食、多社交和监测心血管健康,但在干预结构、强度和责任方面有所不同。
结构化干预组(1056人):参加38次小组会议,其他干预如下,
自主管理组(1055人):仅参加6次小组会议,获得教育材料并自主设定目标。
结果显示,两组认知功能均有一定幅度的改善:结构化干预组的平均整体认知综合z分数每年提升0.243 SD,自主管理组则每年提升0.213 SD,结构化组认知提升速度更快(组间差异达0.029 SD/年,P=0.008)。
在各项具体认知功能方面,结构化干预组的执行功能改善最显著,每年多提升0.037 SD(0.160 SD vs 0.122 SD);处理速度有改善更明显的趋势(提升0.023 SD/年),但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改善;两组在情景记忆方面的提升无组间差异。
亚组分析显示,在不同遗传风险(根据APOE ε4基因携带情况)的参与者中,两种干预方式对于整体认知能力的提升相似;但在基础认知能力较低的人群中,结构化干预带来的整体认知获益更明显(每年多提升0.054 SD)。在不同性别、年龄和心血管健康状况的人群中,两种干预方式的效果也没有明显差别。
安全性方面,结构化干预组的严重不良事件更少(151例 vs 190例,P=0.03)。两组依从性都较高,小组会议出席率均超过90%。
研究团队指出,这项研究表明,多模式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老年人以预防认知衰退。未来需进一步分析额外的认知指标、功能结局、生物标志物以及长期认知轨迹,以更好阐明这些发现的临床意义和持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