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进车间的见面会,告诉你青岛智能装备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

   日期:2025-08-07     作者:3gy7o       评论:0    移动:http://www.wrujm.cn/mobile/news/11912.html
核心提示:8月6日下午,在青岛软控机电工程有限公司,市政府新闻办举办“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青岛市系列现场媒体见面会第二场——智能装

8月6日下午,在青岛软控机电工程有限公司,市政府新闻办举办“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青岛市系列现场媒体见面会第二场——智能装备产业链专场。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冯勇,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书猛,软控股份副总裁、青岛软控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武守涛,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商务运营事业群总经理孙智宏出席见面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alt="" src="http://www.wrujm.cn/file/upload/202508/07/144157692.jpg" style="white-space: initial;" />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alt="" src="http://www.wrujm.cn/file/upload/202508/07/144157852.jpg" style="white-space: initial;" />

中车四方所始建于1959年,原隶属于铁道部,是国内唯一的轨道车辆专业化研究所。2000年转制为企业,2015年成为中国中车全资一级子公司,2022年牵头在青岛组建了中国中车唯一一家专门从事制动、钩缓业务的高科技企业——中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

作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公司设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20余家全资、控股、参股企业。是中国轨道交通关键系统技术和产品的重要提供者,也是山东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智能装备产业链“链主”企业。因成功解决青藏列车高原供氧以及电气设备安全问题,自主研制“复兴号”高速动车组多种关键核心系统产品,荣获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视察中车,称赞高铁是我国自主创新的成功典范,是一张靓丽的“国家名片”。中车四方所牢记嘱托,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再到自主创新,成功掌握轨道交通牵引、制动、网络等轨道车辆核心系统装备。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alt="" src="http://www.wrujm.cn/file/upload/202508/07/144157142.jpg" style="white-space: initial;" />

轨交(国内、海外):自主研制的制动、钩缓、电气、电子等产品批量装用各型高速动车组、机车、地铁等。并为CR450新一代高速动车组、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高速重载机车、新能源机车等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在城轨领域,首次实现制动、牵引和网络三大核心一体化装车运用。在海外市场,钩缓、电气、旅客信息系统等产品已经出口到全世界66个国家与地区。同时积极布局轨道交通通信信号、绿色节能、运维装备等。

战新(新能源、工业机器人):近年来,中车四方所践行“双碳”战略,依托在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的技术积淀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自主研制了涵盖风、光、储的多种新能源装备,并牵头开展中车德令哈100万千瓦源网荷储项目。

凭借在轨道交通领域积累的嵌入式软硬件开发、高精度控制算法和极端环境可靠性技术,还成功进入了工业机器人领域。

面向未来,中车四方所将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全力打造轨道交通装备、清洁能源装备、工业装备等产业,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alt="" src="http://www.wrujm.cn/file/upload/202508/07/144158642.jpg" style="white-space: initial;" />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集团)是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国家队、主力军。中船集团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旗下拥有江南造船、大连造船、北海造船等一批百年船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船集团始终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推动我国船舶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海造船”)始建于1898年,隶属中船集团直接管理的二级单位,作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船海企业,可为用户提供从产品研发、设计、建造,到维修、改装及船舶配套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是山东省海工装备产业链“链主”企业。

厂区占地面积393万平方米,码头岸线总长6.5公里,年造船能力达400万载重吨,造船区拥有50万吨干船坞1座、30万吨干船坞1座,修船区拥有40万吨干船坞1座、20万吨干船坞1座、10万吨浮船坞1座,海工区拥有30万吨干船坞1座。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alt="" src="http://www.wrujm.cn/file/upload/202508/07/144158892.jpg" style="white-space: initial;" />

北海造船连续十余年保持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单位”称号。拥有国家能源海洋工程研发(实验)中心和省级船舶设计企业,具备船舶和海洋工程详细设计能力,造船产品覆盖了散、集、油三大主力船型,具备LNG、液氨、甲醇等双燃料绿色船型研发和建造能力;海工产品在养殖工船、浮船坞等细分市场业绩突出;大型船舶修理和改装业务水平卓越;救生艇生产配套市场占比优势明显。是综合能力优势突出的造修船企业。

青岛软控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alt="" src="http://www.wrujm.cn/file/upload/202508/07/144158782.jpg" style="white-space: initial;" />

软控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是软控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9年,主要致力于橡胶智能装备的创新与研发。

大家的工作生活都离不开汽车,无论轿车还是卡车,都会用到轮胎,所以轮胎既是安全产品又是战略物资。而软控的核心业务就是给轮胎厂配备智能生产装备,可以为轮胎厂提供软硬结合、管控一体的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实施交钥匙工程。橡胶装备业务规模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一。

软控源自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被誉为“橡胶行业的黄埔”。出身高校,使命天然,软控汇聚了一批有家国情怀,有专业高度,专注橡胶领域的专家和人才,25年深耕这个专业、深耕这个行业,构建了“产学研用”一体的发展模式,使命就是让橡胶工业站上世界新高度。

软控作为橡胶行业的突出代表,以民营企业的身份先后承建了两个国家级的研究中心: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轮胎先进装备与关键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这两个研发平台,承担着重要科研项目,先后获得了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36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主起草了4项国际标准,89项国家及行业标准,获得了2600项专利;曾两度荣获轮胎行业年度全球最佳供应商奖。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alt="" src="http://www.wrujm.cn/file/upload/202508/07/144158442.jpg" style="white-space: initial;" />

软控作为高科技企业的代表,软控“面向客户,持续创新”,专心致志做研发,构建了橡胶装备行业独有的ROC研发平台,ROC研发平台是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模块化和标准化为方法,搭建产品平台、技术平台和测试平台,通过配置式研发,可以实现大规模定制下的敏捷交付。

为行业做好服务的核心是产品,“一群人、一条心、一辈子、干好一个产品”是软控做好产品的模式和机制。在这种模式之下,近年来为行业贡献了丰硕的研发成果和明星产品:全自动小料称量系统、全自动无人化的轮胎成型装备以及可以实现黑灯工厂的轮胎硫化车间。从2016年起,帮助客户实施了多个轮胎智能制造的示范工厂,通过好的产品、好的方案回馈社会,促进行业发展。

在未来,软控将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深耕橡胶行业的智能制造,发挥头雁引领和生态主导优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橡胶工业站上世界新高度。

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alt="" src="http://www.wrujm.cn/file/upload/202508/07/144159412.jpg" style="white-space: initial;" />

海克斯康中国起源于中航工业前哨研究所,1984年投身三坐标自主研发,并于1988年研发出国内第一台三坐标测量机,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加入海克斯康后,一直致力于将海克斯康集团全球领先的技术引入国内,落地本土。海克斯康积极在“智能制造”和“智慧城市”领域推动技术变革和数字化转型,依托涵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工业软件组合及广泛分布的传感器技术,可以提供从产品的设计工程到生产制造,再到计量检测的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为产品质量全链护航。凭借在技术创新、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等领域的卓越表现,荣获了国家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国家级绿色工厂、胡润世界500强、财富中国科技50强、财富中国ESG影响力榜、福布斯中国数字科技领军企业、工业互联网500强、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鼓励的重点软件企业等荣誉。同时参与起草了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B/T 16857.7-2022、智能工厂建设导则GB/T 43064.1-2023等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引领技术创新,推动行业变革。

核心竞争优势体现在从“优质产品的单一销售”到为用户提供“制造智能技术解决方案”;从“单纯的设备、系统供应商”到与用户建立“全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将致力于通过完善的设计工程、生产和制造、测量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有效帮助用户实现品质、效率和生产力的提升。在智能装备领域,海克斯康的成绩充分受到客户肯定,行业里有海克斯康“上测天、下测地、中间测空气”的说法。海克斯康的产品几乎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覆盖汽车、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电子、医疗、重工、能源、模具、教育等多领域、多产业集群,为全国超过40000家客户提供服务,以全球本土化技术助力了C919国产大飞机、中国首艘大型邮轮、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新能源汽车等超级工程与新兴产业发展。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alt="" src="http://www.wrujm.cn/file/upload/202508/07/144159142.jpg" style="white-space: initial;" />

目前,海克斯康在青岛拥有全球最大的三坐标测量基地和全亚洲最大的LEICA实验室,在青岛生产的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客户的需求,还出口到东南亚支持当地的业务发展。除青岛总部,海克斯康在全国下设6个赋能中心、5个研发中心、5个生产基地、22个方案中心,拥有遍及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络及售后服务网络,及时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等各类服务。

还有这些大家关心的问题

一起来看

↓↓↓

Q1

中国企业报记者:中车四方所是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关键系统技术和产品的重要提供者,是科研院所转企改制后的成功典范,今天作为青岛智能装备产业链的链主企业,请问企业在智能装备产业方面未来有哪些布局?将如何发挥链主企业作用,带动整个行业技术水平提升?

冯勇:随着全球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的发展成熟,以及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的发展方式正在由以里程数为代表的“量的增长”向以智能化为代表的“质的提升”快速转变。

1、融合创新

中车四方所依托轨道交通独有的跨系统、跨专业融合创新优势,积极拥抱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基础,打造了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

在智能运行方面,加快推进列车自主运行系统(TACS);在智能运维方面,加快推进车联网健康管理;在智能能量管理方面,加快推进智能供电系统。

2、工业机器人

中车四方所还致力于工业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积极开拓列车智能巡检、加氢、焊接、码垛等场景应用,不仅能够服务于轨道交通领域,也将逐步向更广泛的制造业场景输出,赋能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智能化升级。

3、关键核心系统产品智能化升级。

中车四方所紧跟轨道交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积极推动智能化前沿技术在列车关键核心系统产品的应用。例如:CR450新一代智能化动车组,中车四方所提供的制动系统、旅客信息系统、安全监控系统、蓄电池等产品均实现了智能化升级,显著提升了列车安全性与运维效率。

4、构建完整创新链,打造全生命周期智能化解决方案。

产业智能化需要企业从研发、制造、运维等方面一体化推进。在研发试验方面,中车四方所具备覆盖强度、动力学、热、噪声、电磁等单学科仿真及“车网路”一体化仿真、试验能力。在产业制造方面,高铁核心机电系统产品智能制造工厂成功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在智能运维方面,打造全寿命周期智能运维整体解决方案,并在上海地铁16号线上线应用。

5、夯实底层关键能力,加快推进数智化转型。

以集成产品开发IPD、线索到回款LTC、问题到解决ITR为价值主线,推动企业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维服务、经营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全方面开展数智化转型,打造生产指挥数据驾驶舱、经营管理数据驾驶舱、全生命周期数据驾驶舱和智能产品研发数字化体系——“三舱一体系”。

中车四方所未来如何更好发挥链主作用?

中车四方所不仅是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引领者,更努力成为高端装备产业智能生态的构建者。

作为青岛市智能装备产业链链主企业,中车四方所正与青岛地铁、中车兄弟企业一起联手合作伙伴,全面实现青岛轨道交通装备牵引、制动、网络、车钩等核心关键系统本地化全产业链配套。

中车四方所积极发挥链主作用,打造青岛轨道交通装备的智能产业集聚高地,创新人才示范高地。企业员工中硕士及以上人员占比55%,工程技术人员占比62%,有3名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通过创新人才聚集和培养,带动提升轨道交通装备全产业链水平。

未来,中车四方所将基于轨道交通、新能源、工业机器人等高端装备核心产业,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方向,持续深化产学研用合作,优化产业链资源配置,带动核心零部件配套能力建设,更好地筑链强链补链,助力青岛打造世界级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Q2

中广中文网记者:作为一家大型造修船企业,中船集团北海造船如何发挥青岛市智能装备产业链主作用,依靠科技创新做强做优主业实业?

孙书猛: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以及西海岸新区对北海造船的发展给予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为公司持续推动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领域转型升级,奋力打造“绿色北海、智能北海、创新北海”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作为山东省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链主”单位、青岛市智能装备产业“链主”企业,北海造船始终牢记“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充分发挥国资央企“顶梁柱”作用,牵头建设形成以“民船中心绿色设计、中船发动机绿色主机、青岛双瑞绿色能源供应系统以及北海造船绿色总装建造”的“绿色链”。协同带动船用钢板、油漆、主机、锅炉、压载水处理系统等上下游产业链融合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新篇章贡献力量。2024年,北海造船营业收入与工业产值双双突破百亿大关,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四五”目标;全年高质量交付船舶20艘/298万载重吨,超额完成生产任务。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承接额、工业总产值、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核心指标全面实现“双过半”。完成“开工9艘、铺底9艘、出坞9艘、试航11艘,交船12艘”共50个大节点,半年交船数量与载重吨双双刷新历史纪录。现手持订单近60艘,绿色船型占比超90%、国际客户订单量超85%,部分订单交船期已排产至2029年。

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倡导绿色发展,大力布局新能源船舶技术研发,致力于打造性能领先、选型可靠、工法适宜的“北海型”设计品牌,增强发展“驱动力”。2023年9月完成民船中心总部迁驻青岛。民船中心作为专业的民用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研发设计与技术创新平台,其船海装备研发设计综合能力水平处于国家重点科研单位第一梯队,弥补了青岛市乃至全省缺乏船舶研发设计短板,致力于打造成为中国北方一流的高端绿色智能船舶设计研发中心,吸引产业链上下游资源集聚,助推海洋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自民船中心总部迁至青岛之后,积极推动自主研发能力建设,成功研发推出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21万吨氨双燃料散货船、21万吨LNG双燃料散货船、32.5万吨甲醇双燃料矿砂船、31.9万吨节能环保型原油运输船;2025年发布了“北极星”散货船、“天狼星”矿砂船、“启明星”油船系列三大船型品牌,推出七款新一代绿色、低碳主建船型,并经八大船级社认可发证。

凭借多年的行业积累与不懈追求,北船造船产品已走向世界,公司与全球头部船东和金租公司,如中远海运、招商轮船、山东海运、工银金租、交银金租、国银金租,比利时CMB、新加坡EPS、日本MOL、法国达飞轮船、新加坡BergeBulk等公司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且合作项目还在不断增长。和比利时CMB、日本MOL、新加坡EPS等世界知名船东再度携手,签订涉及LNG双燃料、氨预留、氨双燃料等批量绿色环保型散货船建造合同;与山东海运成功签署生效全球首批甲醇双燃料32.5万吨超大型矿砂船,该系列船将应用甲醇双燃料系统和先进的脱碳技术,包括风力转子在内的多项节能技术,增强北海造船在超大型矿砂船绿色环保性能的领先优势。与EURONAV公司深化合作,成功签署31.9万载重吨VLCC,提升公司在全球大型油轮市场,成功进军超大型油轮建造行列,使得北海造船在中大型油轮市场取得全系列船型覆盖。通过国内外市场开拓,北海造船不断拓宽全球航运界的“朋友圈”,为着力发展巩固和优化外部市场环境,建立长期优势。

在国家战略的强力驱动下,随着中船集团发展战略的精准赋能,以及山东省、青岛市的鼎力支持,北海造船在国家民船产业链中的地位愈发重要,正逐步成为闪耀在齐鲁大地、黄海之滨的一张亮丽名片。

Q3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橡胶轮胎是青岛的传统产业,也是优势产业,软控作为青岛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链主企业,请问如何推动橡胶行业的智能化升级?软控都有哪些领先的智能装备或解决方案来支撑?

武守涛:橡胶轮胎是青岛的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其实也可以用另外一句话“世界橡胶看中国,中国橡胶看青岛”。因为青岛是世界橡胶之城,不仅有“橡胶行业黄埔”之称的青岛科技大学,而且还有赛轮、双星、森麒麟等多家轮胎行业龙头企业。《山东省推动轮胎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行动计划(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到98%以上。可见,山东乃至全国轮胎产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的迫切需求。

软控出身源自高校—青岛科技大学,从软控诞生的第一天,就专注一个赛道,以轮胎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为核心,全面助力橡胶轮胎产业数智化建设和升级。下面从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智能产品、智能技术以及创新研发体系四个层面分享软控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发展:

(一)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重塑轮胎制造价值链,让客户受益

在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之下,轮胎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安全产品,更是一个数字化载体,所以未来工厂的建设一定是自动化、无人化、数智化和绿色化的。这就要求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也要全面数字化,每条轮胎都可追溯,每个数据都可通过轮胎芯片进行查询,经过25年的沉淀,软控可以提供从智能装备到智能车间再到智能工厂的交钥匙工程能力,实现轮胎生产的密炼、半制品、成型、硫化到检测的全流程交付。通过工业软件MCC、轮胎RFID芯片、视觉系统AIMS、大数据核心算法等手段帮助客户建设数智化工厂,增强市场竞争力;新建轮胎厂,同等规模,可以节约50%的人工,建厂效率提升一倍。

支撑客户智能制造的内核是什么呢?智能装备是实现载体,智能核心技术是关键,创新研发体系是支撑。

(二)软控的智能产品

在轮胎生产过程中,减少人为的不确定因素,才能保证最终的产品质量,十年前,行业内基本上所有设备都是手动操作的状态,这些年软控核心装备已经迈入无人时代、智能时代和数字时代。

第一,智能密炼解决方案。轮胎生产的第一个环节是密炼,要把50-200多种原材料进行精确配比、输送和密炼。软控的密炼设备目前已全面配套全球TOP10轮胎企业,全球市场占有率40%以上,国内市场占有率90%以上。其中,FAR20-S小料称量设备入选山东省首台套产品,新一代设备单物料循环时间最快可达35秒,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而智能密炼车间整体解决方案,实现了95%核心设备国产化,设备"一屏统管"支持远程运维,整体生产效率可提升10%。

第二,智能成型装备及解决方案。轮胎成型是轮胎生产的核心环节:成型设备集合了机电气软,视觉系统,智能算法,AI数据模型等,以提升设备的高精度、高自动化、高可靠性以及人机交互易操作性。软控轮胎成型装备涵盖了轿车胎、卡客车胎、农业胎、工程胎等全系列产品:

轿车轮胎成型机:软控轿车轮胎成型机是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其中,最新一代成型机单胎生产周期仅需35秒,单台设备日产能超过1800条,实现全自动生产,一人即可监管多台设备,效率达行业领先水平。

卡客车轮胎成型机:软控卡客车轮胎成型机连续多年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TPRO-S荣获山东省首台套技术装备奖项。通过自主研发的自动接头等技术,大大提升了设备自动化程度,载重轮胎单循环时间小于150s,最高班产212条,刷新该类设备的最高班产纪录。

第三,智能硫化装备及解决方案。轮胎硫化环节,主要是通过高温高压处理,使橡胶发生化学交联反应,从而赋予轮胎所需的强度、弹性和耐磨性。软控轮胎硫化机连续5年产销量全球第一,年交付1000台以上,形成了规格最全、品类最多的轮胎硫化机产品线。软控智能硫化车间解决方案,打造了行业第一个轮胎硫化黑灯车间,改变了硫化车间“闷、热、呛”的工作环境,可节省至少20%的人工及能源成本。

(三)支撑设备自动化、无人化和智能化的是核心技术

要想实现无人化,离不开工业视觉。在自动化过程中,通常设备已经具备了全自动生产的状态,但还要设置一位操作人员,重复观察检验过程是否合格,软控自主开发的AIMS系统,通过工业视觉和核心算法,代替人的眼睛实现自动判断和决策,解放了纯粹机械式的每天重复性的劳动。

有了视觉,还需要工业软件的支撑,软控自主研发的工业软件MCC,能将物料从导开到纠偏,再到全自动贴合过程中,进行底层数据链接,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实现真正的闭环控制;该工业软件就是面向橡胶领域开发的,所以内核小,反应速度快,界面可以自由组态,推出两年内形成了上千套的应用。

有了工业软件还需要有工业互联网MESIIC,工业软件解决了单机内的不同供应商数据底层链接问题,但MESIIC实现了跨设备、跨车间的数据互联,大数据分析等的智能运维,通过软控自建的MESIIC工业互联网实现数据的闭环分析,实现高品质、高效率和低成本的生产目标。

(四)底层支撑体系:研发创新,模块化平台驱动迭代 

近3年软控投入10亿元,用于研发创新。我们构建了ROC模块化研发平台,ROC研发平台可以将复杂的设备,简单化,通过标准化的接口、参数化设计技术,快速实现设备的升级迭代。

通过ROC研发平台,让客户的每个需求得到快速响应:产品交付周期较行业平均周期提升30%,新技术验证周期缩短10个月以上,降低客户备件种类40%以上,100%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

在国家新质生产力战略布局下,软控将持续深耕橡胶轮胎行业,以智能制造为支点,打造完全国产化的整体解决方案能力,让中国橡胶工业站上世界新高度。

Q4

观海新闻记者:海克斯康作为青岛重点产业链的“链主”,是如何携手上下游企业共同创新发展的?未来有何战略布局和长期愿景?

孙智宏:海克斯康中国在仪器仪表产业链深耕40多年,以Glocal全球技术本土化战略为驱动,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径,不断推进产品技术本土化工作,打造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在2022年获得青岛市仪器仪表产业链链主企业后,更是积极发挥链主的带动作用,展开“以大带小”的“链式发展”。目前,海克斯康集团旗下已有超过100款主流测量装备在中国实现本地化,以三坐标测量机为例,从最初的90%进口,到目前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已提升到80%以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扶持培育了近百家本土供应商,构建起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圈,并获得了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的荣誉。值得一提的是,海克斯康在推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不仅满足了国内制造需求,同时也带来了4000多万的出口订单。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基础的整体提升和客户要求的不断提高,我们携手上下游企业不断挑战更多要求,也拉动了行业整体水平的大幅提升。

作为青岛市链主企业,我们积极参与了2023年“山东省先进制造业集群”,以及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创建过程,擦亮青岛仪器仪表集群的产业名片。为推动产业链发展与交流合作,海克斯康还积极组织和承办全国范围的产业链活动,打造了“海克斯康世界计量日”等行业知名活动品牌,邀请了国家知名学者、行业专家来青岛进行指导。像今年的世界计量日,我们邀请了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苏波先生,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张纲先生、中国工程院谭久彬院士等领导专家,围绕“测量体系变革:质量、效率与动力”主题,为测量体系变革、智能检测技术升级、技术成果加速落地等建言献策。

未来,我们将坚持多个核心战略,推动业务发展:

(1)坚持Glocal全球本土化战略:将海克斯康集团的全球领先的技术引入国内,落地本土,形成本地IP,真正做到以中国市场需求定义产品开发,全面推进核心工业软件及智能制造、仪器仪表高端装备国际合作、本土研发、国内制造,以“链”为纽,携手更多本土合作伙伴共建更具韧性和可持续性的供应链生态,在广泛的产品技术组合以及服务本地客户所积累的经验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

(2)推进生态共建平台战略:海克斯康在全球拥有108类、253款核心工业软件,贯穿设计仿真、生产制造、计量测试、质量管理等全流程,助力企业将创新想法落地为可持续的产品,释放前所未有的数据价值。海克斯康将立足于中国企业数字化发展的共性需求,凭借丰富的行业应用经验,打造AI+工业软件生态平台、育人平台、慧质云等平台,赋能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提供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模式,“云”上便捷使用工业软件的创新订阅模式;线下深度赋能,通过与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建生态,面向多类型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加速工业应用场景整合,引领带动链上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助力产业链由单一设备供应向服务型制造,高技术、高附加值环节转变,实现互利共赢。

(3)打造以质量为核心的智能制造:凭借涵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工业软件系统以及广泛分布的传感器技术,海克斯康得以充分发挥数据在整个制造流程中的价值,实现覆盖设计、制造、质量与运营的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协助制造业实现质量与生产力的提升,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的转型。同时依托40多年来深厚的行业积累,将先进的智能制造技术和经验与本地客户分享,切实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

(4)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海克斯康一直关注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一方面集成海克斯康自有的传感器技术和工业软件技术,倾力打造智能低碳园区,通过余热利用、光伏开发、绿色电力消费等举措,实现能源循环利用,打造零碳标杆。另一方面,把经验转化为能力,不断推出大量低碳绿色的高效智能制造技术。无论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行业,还是风能、太阳能、氢能、核能等清洁能源,海克斯康均可以提供从设计工程、生产制造到计量测试的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协助制造业实现质量与生产力的提升,推动可持续进程。

青岛产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接下来,海克斯康将继续深耕青岛,通过技术输出、标准引领、供应链整合、人才培养等多种方式,协同整个产业链,实现生态共赢,助力打造北方仪器仪表产业总部基地,继续擦亮“工赋青岛·智造强市”的金名片。我们也欢迎各位媒体朋友后续到海克斯康产业园实地参观探访,多多宣传海克斯康,让更多的人听到海克斯康的声音。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文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