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文学大师周而复:以笔墨铭记烽火,用丹心铸就史诗

   日期:2025-08-12     作者:j492m       评论:0    移动:http://www.wrujm.cn/mobile/news/12048.html
核心提示:周而复赠邹士方《长江还在奔腾》(《长城万里图》第二卷)一书的封面我不仅在《人民政协报》上发表评介而复先生抗战系列长篇小说


图片

周而复赠邹士方《长江还在奔腾》(《长城万里图》第二卷)一书的封面

我不仅在《人民政协报》上发表评介而复先生抗战系列长篇小说《长城万里图》的前两卷《南京的陷落》《长江还在奔腾》的文章,并且在《民主》杂志(我兼任该杂志的副主编)上连载了他的大著的部分章节。记得就在他写这封信之后的那年11月22日,民主杂志社社长楚庄、主编毛启邠在全国政协文化餐厅专门宴请而复先生,我亦忝列其间。而复先生还为《民主》杂志写过一些佳作。


那套书:孤灯十数载铸抗战史诗


1990年是艾青先生八十寿诞,我随周而复先生、管桦先生按照习俗于1989年3月27日到艾青先生家祝寿。周先生在路上谈及他的抗战系列长篇小说《长城万里图》时,显得十分兴奋:“谁都没有我这样的创作条件。为了写这部抗战小说,我访问过许多国家的首脑,实地考察过不少国际会议的场所,还画过相关图纸,连广岛我都去实地考察过。有人说抗战是老题材,写不出新意,但实际上,全面反映抗战的作品至今没有。像《地雷战》《地道战》《吕梁英雄传》这些,写的都只是局部场景。我写作从不为赶任务,写完后总会先放一放,谁需要就给谁。而写抗战题材的愿望,早在创作《上海的早晨》之前就有了。”


周而复先生呕心沥血十数载,创作完成了这部洋洋三百七十五万字的六卷本长篇小说《长城万里图》。作品以宏大的叙事手法,全景式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抗战历程。它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为背景,高屋建瓴地勾勒出国际国内政治军事格局中错综复杂的斗争,既细致描摹了“南京沦陷”“淞沪保卫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长沙失守”“桂柳战役”等重大战役,也生动刻画了重庆、武昌、延安、上海等地各种政治力量的分化与重组,全方位呈现了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多元图景,并清晰反映出战争从“战略防御”经“战略相持”到“战略反攻”的发展脉络。小说聚焦中国战场,深入描写国内外各种势力、党派之间的纠葛争斗,真实再现了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将对战争的叙述与反思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堪称一部史诗性巨著。这部构架宏伟、场面壮阔、人物众多的鸿篇巨制于1995年全部出齐,当年便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文学奖。


《长城万里图》的前四卷——《南京的陷落》《长江还在奔腾》《逆流与暗流》《太平洋的拂晓》,分别于1987年、1988年、1989年和1991年相继出版。1992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华文学基金会、人民文学出版社、辽宁盘锦市委市政府及文学评论杂志社在北京联合举办了《长城万里图》作品研讨会。研讨会先是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式,随后移至中纪委招待所会议大厅继续进行作品研讨。78岁的周而复先生自始至终出席了会议,认真听取各方发言并发表了讲话。这次会议,先后收到海内外众多知名人士的贺词、贺信、贺电、贺文,中外评论家、文学研究家在两天的研讨会上热烈发言,给作品以高度评价。


第五卷《黎明前的夜色》与第六卷《雾重庆》分别于1993年、1995年出版,至此《长城万里图》全六卷完整出齐。1995年6月26日,《长城万里图》第二次研讨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及来自国内外的祝贺者齐聚一堂,场面盛况空前。与会者一致认为,《长城万里图》堪称一部抗日战争的史诗巨著,更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这部著作很快便由外文出版社与日本21世纪翻译会等机构团体分别译为外文,推向世界。各国报刊随即纷纷刊发评论与介绍文章,涵盖英文、德文、西班牙文、日文等多种语言版本。


那双璧:文学与书法千古流芳


我以为而复先生本质上是一位作家与书法家,一介纯粹的书生,称他为文坛大家与书法巨擘亦毫不为过。他留给后人的1200万字文学作品中,不乏传世之作。书法方面,他的笔墨从唐代诸家直追晋代“二王”,古韵悠然独存。其行书兼收楷、草、篆各体之长,结构严谨却不拘板,于欹侧中见姿态之美;笔法方折纤劲,尽显清秀之韵,达到了骨力洞达、肌腴筋健的境界,刚劲中蕴含温婉,韵味无穷。他的行书作品如行云流水,风格变化多端:或清新疏雅,或厚重凝练,或挺拔秀美,或严密自丽,观之令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郭沫若曾盛赞其书法“逼近‘二王’”,赵朴初、启功等大家亦曾赋诗称颂,足见其艺术造诣之深。


而复先生写给我的信札,正是他书法之美的生动明证。我总觉得,这几件书札写得随性自然、秀美动人,与他那些鸿篇巨制相比,可谓各有千秋、各领风骚。只是不知这些信札原件如今散落何处?唯愿能被妥善珍藏。


2004年1月2日,在90岁生日过后的第五天,而复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他带着满腹经纶与学富五车的才华走了,却将文学与书法艺术的风韵永远留在了人间。他的精神必将如“周而复始”般生生不息,激励后人,发扬光大。


作者:邹士方,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文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