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坪石先生》路演,再现澄海先贤“知识救国”壮举!

   日期:2025-09-01     作者:g46fz       评论:0    移动:http://www.wrujm.cn/mobile/news/12393.html
核心提示:8月18日晚秦牧文学周“银幕雅集·光影对话”《坪石先生》观影活动在澄海区举行影片导演甘小二制片人李竞、主演叶语霏等出席活动

8月18日晚

秦牧文学周“银幕雅集·光影对话”

《坪石先生》观影活动在澄海区举行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www.wrujm.cn/file/upload/202509/01/143106762.jpg" />

影片导演甘小二

制片人李竞、主演叶语霏等出席活动

跟观众交流互动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www.wrujm.cn/file/upload/202509/01/143106372.jpg" />

该片以国立中山大学

迁校办学真实历史为背景

生动讲述了以

澄海籍著名数学家、教育家黄际遇先生

为代表的一群教育大家

在烽火中坚守教育阵地

延续岭南文脉的传奇故事

深深打动现场观众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www.wrujm.cn/file/upload/202509/01/143106332.jpg"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www.wrujm.cn/file/upload/202509/01/143106412.jpg" />

再现烽火中的教育坚守

今年8月15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扎根广东拍摄、讲述华南教育史的知识分子群像传记片《坪石先生》也于8月15日正式上映。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www.wrujm.cn/file/upload/202509/01/143106342.jpg" />

影片以独特的“知识救国”视角填补了华语电影中知识分子抗战的叙事空白——1938年广州沦陷后,中山大学、岭南大学等院校师生辗转迁徙至粤北坪石,在日军轰炸与物资匮乏中坚持办学四年。然而,战争的硝烟从未散去。1944年冬,日军的再度逼近,对坪石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何去何从的难题,再次摆在所有师生面前。前半部分平静的坪石小镇,与后半部分的战火纷飞形成强烈对比,每个人都在讨论着“是否留在坪石”,最后做出自己的抉择。先生们将“离开坪石”的机会,换成了一箱箱书籍和设备的转移,用生命守护文脉。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www.wrujm.cn/file/upload/202509/01/143106622.jpg" />

观影现场。

导演甘小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阐释了影片聚焦这一历史时刻的意义:“坪石办学有4年多的时间,但我们最后决定拍摄时,选取的是1944年11月11号即中山大学20周年校庆日,到1945年1月17号,坪石沦陷这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这是岭南文脉命悬一线最危险的时刻,展现了黄际遇等教育大家在民族危亡之际是如何守护住我们文化命脉的。”

光影归乡引乡情共鸣

影片中,数天系主任黄际遇年届花甲,平静外表下亦有彷徨。同时,他更加忧心学生的安全。偶遇天才考生邱扬,黄际遇珍惜爱护,多方启迪。国难当头,邱扬热血入伍被骗,黄际遇竭力营救。邱扬明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学校被迫迁徙流亡,坪石沦陷。七个月后,日本投降,黄际遇为女儿举行婚礼,家国同庆。师生结伴返校途中,舟次清远,黄际遇不幸堕水罹难。

令澄海观众倍感亲切的是,影片主角黄际遇先生是澄海人。黄际遇(1885-1945),字任初,号畴盦。光绪十一年五月十三日(农历)生于广东澄海县城三妃宫巷“三希居”,是中国近代著名数学家、教育家。他虽自1902年离乡后长期在外求学与任教,历任多所名校要职,但其日记中始终饱含对澄海风物人事的深情记录与考证,展现了对故土深厚的眷恋。影片通过光影艺术,将这位澄海之子的家国情怀与教育担当呈现于家乡父老面前,引发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www.wrujm.cn/file/upload/202509/01/143107152.jpg" />

谈及此次带着影片来到澄海路演,导演甘小二动情地表示:“此次我们带着诚意满满的成片,怀着对黄际遇先生的崇高敬意,希望能以光影的形式护送先生‘精神归乡’。这与我们在其他城市的路演和映后交流有着非常特别的意义。”

铭记“文脉守护者”

18日晚,观影现场座无虚席,影片结束后,厅内响起热烈的掌声。映后交流环节,观众踊跃提问,与主创积极互动,共同探讨影片的主题与内涵。

“您或许不知道黄际遇是谁,但大家都学过他编的教材《几何学》《代数学》,很多人还学过《微积分》;您或许不知道杜定友是谁,但他建立了中国的现代图书馆学系统;您或许不知道卫梓松是谁,但他奠定了建设国家所必须的‘测量学基础’……”导演甘小二讲述创作初衷:“若不拍这部电影,这些名字或许只尘封于文献。而他们用书本抵御炮火,用讲堂守护文明,是真正的‘文脉守护者’!我们身处和平年代,这段历史对今天的意义,不仅在于为现代教育奠定了基础,更在于它所彰显的精神——在任何时代、任何境遇下,都需要坚守品质与信念,以及在困境中坚守下去的精神力量。”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www.wrujm.cn/file/upload/202509/01/143107622.jpg" />

这部影片,让家乡人民走近并铭记黄际遇先生这位从澄海走出的教育先贤,重温那段在民族危难中坚守文化根脉、以知识救国的壮阔历史。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有不少参演人员是潮汕籍,在片中饰演黄际遇先生女儿的叶语霏便是潮汕籍演员。

“身为潮汕人,能参演这部作品,深感荣幸。尤为巧合的是,我的父母均为教师,黄际遇教授亦是教师;我与黄教授同为潮汕人,这份渊源令我倍感亲切。”她谈到家乡文化熏陶对角色塑造的帮助:“自幼在潮汕文化氛围中熏陶成长,片中的诸多细节,如饮茶场景、澄海狮头鹅等文化符号,对我来说都非常熟悉,这让我更容易融入角色当中。”

导演甘小二进一步提到潮汕地区与中国电影的深厚渊源,早期潮汕籍电影人对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电影之父郑正秋、中国电影先驱蔡楚生等均来自潮汕。“我也非常希望这个影片在潮汕地区能够拥有自己的观众,也希望潮汕观众能借此深入地了解伟大的教育家黄际遇先生。”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www.wrujm.cn/file/upload/202509/01/143107942.jpg" />

主创人员与现场观众合影。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文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