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新篇
抖音,其实有两个版本,在美国的是国际版,叫TikTok,国内用户死活上不去;国内版就叫抖音,我们常看的就是这个版本。
这两个版本是互相隔绝的。抖音在国内风头无两,TikTok在美国也是神一般的存在,年轻人整天泡在TikTok里出不来,因此,把抖音和TikTok看作是两个巨大的信息茧房也可以。
小红书则不一样,只有一个通用版本。这次老美担心TikTok被全面封禁,因此TikTok难民潮水般涌进了小红书,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小红书的样子……信息茧房被彻底打破。
前天我还为这事兴奋,昨天在观望,今天我开始沉思——这种自发的民间交流会不会形成新的信息茧房?
顾虑来自于我看到很多自媒体在评述小红书一事时,风向有点跑偏。一会儿西风压倒东风,一会儿东风压倒西风,很有点“书”欲静而风不止的意思。
更别说加州大火借着风势烧得根本停不下来。
生龙活虎
连胡锡进老师都这样说——很多美国网友诉说他们需要打两份工才能维持生活,看病贵得不得了,比如叫了个救护车,发现自己欠了医院3000美元,胃病看一次急诊要2000美元,在医院治疗两个月花了9万多美元。这些极大补充、修正了许多中国网友过去对“美国人日子比中国人日子好不知多少倍”的印象。
这岂止是补充修正,而是改写——小红书让我们重新认识到,老美再一次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老美上一次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大约在五十年前,那时也流行一本小红书。
小红书在撕开老美画皮的同时,也让我内心有一丝惶惑,说好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大家一起穷……没想到转眼间我们就上岸了,又是房产又是存款,更不必说上海武康路的豪车……都成了有产者,跟老美的无产者甚至无家可归的负资产者怎么联合?
我们的角色,应该是拯救者。
救人于水火,胜造七级浮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