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眼睛正回望着我们,它们祈祷我们能超越自己的时代去看。
——特里·坦佩斯特·威廉斯《荒野的见证》
除了一年一度各家品牌的报告“马拉松”,2024年的最后两个月,还沉淀下了什么呢?
爆上热搜的李子柒回归,送上桌的《好东西》,还有与冬季冰雪适配的北味儿……
11-12月,我们有一些新思考:
虽然品牌在对外宣传中,没有强调东北属性,但是贾冰搭配大茬子风味文案,仍然给人很明显、很直观的北方文化感受。
从宽泛的地域维度来看,相较于南方的温暖、精致属性,北方的市井文化在内容上会显得更接地气,更容易凸显人感,以此制造具备社交属性的传播话题。这也或许是近几年包括冬日营销在内的整体营销层面北方文化含量骤增的原因。
“上桌”看似是比较激进的用语,实则是基于对现实两性困境的探讨。
而随着女性内容讨论的具体性与真实性增加,近一年,女性营销也变得越来越谨慎、务实,博眼球行为会自发被大众批判,求真向实的行为也自然会博得赞誉。
美团AI短剧报告的内容模块

美团的报告,胜在了交互形式上,还能博得用户一乐。不过其他高预期的报告,似乎却没能给到人们正反馈。
网易云的双人听歌报告模块

同样套模板痕迹严重的,还有很多平台报告。高德地图的年度报告,虽然前面部分比较常规,但在最后的彩蛋环节中,生成了专属于个人的城市轨迹视频,在技术与数据的基础上,增加了人感的体验。


在QuestMobile的《2024年新媒体生态盘点报告》中提到,抖音、微博、小红书、快手、哔哩哔哩这五大平台覆盖了10.71亿用户,其中高价值用户总量就为2.38亿。
毕竟,所有技术,都是为人服务的。
在瞬息万变的网红生态里,李子柒能够在回归后仍然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可见其内容多有分量。
泉州簪花寓意好彩头

12月,时尚顶刊《时尚芭莎》邀请了一系列中式火锅boss出镜,聚焦在“舌尖上的非遗”,为传统文化提供了另一种碰撞。
时尚芭莎与火锅boss跨界

不仅是国内品牌,国外顶奢也瞄上了中国的传统非遗文化。就在香奈儿的年底大秀上,品牌以中国的一面乌木漆面屏风为灵感主线,在杭州打造了一场颇有中式意境的大秀。
香奈儿杭州西湖大秀

在千瓜针对小红书平台发布的《2024年「中式营销」洞察报告》中提到,传统民俗叙事可以吸引当代年轻人的背后,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激发的是全民族深度情感。
1、整治“霸总”短剧
野蛮增长后,短剧逐渐进入调整期。11月,广电总局发布文件,加强对“霸总”微短剧的规范和管理,拒绝“炫富”“拜金”价值观。未来,内容精品化、题材多元化或成为新的短剧内容趋势。
动画电影《美人鱼的夏天》上映后反响平平,但其中一段少女海边走路的情节却迅速走红,台词“自己吓自己”更是成为网络热梗,吸引许多品牌官号下场模仿,把握这一流量秘密。
11月29日,总台春晚发布主题和主标识,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诠释喜庆洋溢的新年祝福。随着春晚主题的揭晓,也拉开了品牌蛇年CNY营销大战的序幕。
《声生不息·大湾区季》综艺中,总冠名商谢添地用硕大的品牌logo承包了舞台的每个角落,为品牌带来了曝光,也令不少消费者反感。暴力植入的营销方式是否可行,也在行业内引发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