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杨茜 通讯员 韩大卫 王睿绮
近日,杭州市运动医学中心、杭州市睡眠障碍诊疗中心、杭州市体重管理诊疗中心建设正式启动。这标志着杭州在提升重点健康领域服务能力、织密健康服务网络方面又迈出了重要一步,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惠及千家万户。
仪式上,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应旭旻分别为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杭州市运动医学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杭州市睡眠障碍诊疗中心)、杭州市中医院(杭州市体重管理诊疗中心)授牌,三大中心正式落户并启动建设。市区两级将紧密协作,共同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基层,确保“三级网络”高效运转。
王睿绮 摄
杭州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三大中心”建设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的关键一步。未来,随着“三大中心”的建成和运行,杭州市民在运动健康、睡眠质量、体重管理方面将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专业的医疗服务,获得感和幸福感将得到实实在在的提升。
启动仪式上,奥运冠军孙杨被正式聘任为“杭州市体重管理诊疗中心形象大使”。孙杨表示,非常荣幸能参与这项惠及杭州市民健康的公益事业,他将积极宣传科学体重管理理念,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助力提升公众对体重健康的认识。
王睿绮 摄
王睿绮 摄
看病更便捷,家门口就有“健康前哨”
“三大中心”建设最显著的特点,是构建了覆盖“市级医院—区县级医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三级服务网络。
运动医学中心:依托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在区县设立分中心,社区设服务点。市民在“家门口”就能进行基础运动风险筛查、运动方式指导和常见运动损伤诊治。遇到疑难问题,社区医生可通过顺畅的转诊通道,快速帮您预约市级中心的专家。
睡眠障碍诊疗中心:依托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同样建立三级网络。居民在手机端登录七院互联网医院就能完成初步的睡眠问题筛查(如填写简单地问卷量表),轻症在社区获得健康指导,需要进一步诊断或复杂治疗时,能便捷转诊到上级医院。
体重管理诊疗中心:依托杭州市中医院,构建网络。社区成为体重管理的“第一站”,负责基础筛查、建档、生活方式指导。无论是体重异常(过轻、超重、肥胖)还是需要专业减重方案,都能在社区获得初步评估和转诊引导。
服务更综合,一次挂号,多学科专家围着您转
“三大中心”打破了传统单一科室看病的模式,强调多学科协同,为老百姓提供“一站式”的综合专病管理服务。
运动医学:中心整合了运动医学、康复医学、医学影像、心血管内科、呼吸可、营养科、心理科、体育专业等领域专家。医院设置运动医学中心就医指引,只要挂一个“运动健康门诊”号,就能实现相关科室间的流转,实现同质化医疗服务,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睡眠障碍:中心汇聚精神科、睡眠医学、心理治疗、中医、呼吸、神经内科等多学科力量。一位失眠患者,不仅能得到药物调整,还能接受专业的认知行为治疗(CBT-I)、物理治疗(如经颅磁刺激)、中医调理等综合干预,从根源上改善睡眠。
体重管理:中心融合了中医、西医优势,整合内分泌科、营养科、代谢外科、临床心理科、骨科、针灸康复科等多学科资源。针对肥胖问题,医生团队会共同制定涵盖科学饮食、合理运动、行为干预、必要时的药物或手术方案,并提供中医体质辨识和特色疗法(如穴位埋线、拔罐等),实现个体化、全方位的体重管理。
管理更贴心,从预防到康复,全程有人管
“三大中心”均制定了全市统一的标准化诊疗方案,致力于为患者提供覆盖疾病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随访的全周期规范化健康服务。
运动医学:不仅治疗“已病”(运动损伤),更注重“治未病”。提供运动前风险筛查、个性化运动处方、运动过程指导,建立健康档案进行长期管理。不仅能为专业运动员做好保驾护航,也能为广大运动爱好者的健康护航。
睡眠障碍:利用智能化平台(如接入“家医有约”),实现从线上预问诊、筛查评估,到诊中精准诊疗,再到诊后线上随访、效果监测、方案调整的闭环管理。数据互联互通,让健康管理更连续。
体重管理:强调中西医结合的标准化路径。从初诊评估(含中医体质辨识、人体成分分析)开始,制定个性化方案,并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长期随访,监测体重、代谢指标变化,动态调整干预措施,确保持续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