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时间】青少年焦虑抑郁频发,如何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核心提示:心理名家名言孩子的经历并不能主宰他的行为,主宰其行为的是他从自己的经历中得出的结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
t-id="2a624213-14e9-44d1-9e32-478afecd5d12" style="outline: 0px;color: rgb(255, 255, 255);background-color: rgb(169, 85, 40);visibility: visible;">心理名家名言孩子的经历并不能主宰他的行为,主宰其行为的是他从自己的经历中得出的结论。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生中充满变化和挑战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许多青少年可能面临着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源于学业压力、社交挑战、家庭关系等多方面因素,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帮助孩子应对青少年焦虑与抑郁,成为了家长和教育者们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小红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面临着焦虑的困扰。日常生活的改变,新环境和新同学使她时常迷茫无助。尽管其他同龄人都逐渐适应过来,她却仍每日挣扎度日。她坦言道:“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会如此,我的朋友并不多,小时候的抑郁也给我带来不少困扰。”进入初中后,学业压力增大,她担心课堂展示无法做好,甚至以自伤的方式逃避。然而,直到初二临近尾声,她才鼓足勇气向母亲倾诉,随后母亲带她去见了心理医生。经诊断,她被确诊为社交焦虑症。得知事实的她感慨万分:“我感到轻松许多,因为我的父母终于能够理解我的痛苦。在此之前,我总觉得他们认为我的焦虑只是小事一桩。实际上,每当我在学校承受煎熬时,他们并未真正关心过我,这对我的心理健康产生了很大影响。”青少年因抑郁症和焦虑症而缺课的现象日益普遍,成绩也随之下滑。若不及时治疗,这些心理问题将对他们未来的发展造成深远影响,例如难以取得优异成绩和高薪工作等。患有焦虑症的孩子常会出现与现实情况严重不符的担忧,甚至可能因恐惧而回避某些场合或活动。常见的身体症状包括头痛、胃痛、头晕、心跳加速、肌肉紧张和呼吸急促。焦虑与抑郁常常相伴出现,可能引发一系列叠加症状,如孤僻、过度思考、自我批判、疲劳和睡眠障碍等。对于家长来说,有时很难辨别孩子为何会出现这些行为。研究显示,女性患焦虑症的比例高于男性。2021年针对新加坡年轻人的调查发现,14至16岁的青少年中,焦虑症最为常见。有些家长可能会试图安慰孩子,告诉他们无需害怕,但这反而可能加重孩子的焦虑。如果孩子每次表达恐惧,家长都予以否定,那么这种情绪可能会转化为身体不适,如胃痛、头痛等。家长往往更加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因此焦虑感可能会被忽视。家长可能难以理解孩子看似毫无根据的恐惧。他们可能认为焦虑并非大问题,或者随着年龄增长会自行消失。然而,如果孩子的焦虑已经严重影响到他们的生活,那么寻求专业治疗是必要的。家长可能会尽力帮助孩子远离压力源头,但这可能会适得其反,进一步加剧孩子的焦虑。当孩子感到焦虑时,我们自然希望能够帮助他们缓解情绪。然而,如果我们让他们完全避开所有可能引起紧张的情境,那么我们就失去了一个教育他们如何应对焦虑的重要机会。相反,我们应该与孩子一起,逐步面对问题,让他们学会如何有效地处理这类情况。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是帮助孩子应对焦虑与抑郁的关键。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倾听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尊重他们的独立性和隐私,与他们建立亲密的关系。通过真诚的沟通,孩子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困扰,从而寻求帮助和支持。教导孩子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应对压力的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定期的运动、良好的饮食习惯、充足的睡眠等都可以有助于维持身心健康。此外,教导孩子学会有效地管理压力和应对挑战,比如通过放松技巧、情绪调节等方式来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健康支持也是帮助孩子应对焦虑与抑郁的重要途径。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如有必要,带孩子去咨询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和辅导。帮助孩子应对青少年焦虑与抑郁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家长、教育者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教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应对压力的方法,以及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健康支持,我们可以共同帮助孩子度过这个挑战性的阶段,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信息来源:心理危机干预
北京市怀柔安佳医院党办 宣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