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无线频谱资源正在变得越来越稀缺。
为了满足无线传输速率的需求,通信系统的工作频段不断向更高频段迈进。
但是,高频电波具有波动性弱、绕射能力差的特点。在遇到障碍物时,容易受到遮挡,导致信号质量下降。
为了实现连续覆盖并保证信号质量,运营商需要在城市密集区域建设更多基站。然而,基站数量的增加,会使得网络的建设和维护成本显著增加。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智能超表面技术应运而生!
█ 工作原理
智能超表面,全称为可重构智能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以下简称RIS)。
这是一种全新的无线通信增强技术,融合了人工电磁超材料和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它可通过改变电磁波的传播路径,实现对无线信号的智能控制。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魔法?其实,它的原理是基于物理学中的电磁波传播特性。
RIS由可重构人工电磁超材料构成,包含大量独立的无源亚波长谐振单元。这些单元可以独立地控制电磁波的相位、幅度、极化等电磁特性。
通过改变阵子的单元结构、空间分布等,可以控制无线电波的反射、散射和折射,抵消多径衰落的破坏性。
也就是说,无需复杂的编译码和射频处理,RIS就可以实现对入射电磁波的定向反射和增强,从而提高通信质量和效率。
传统通信技术往往依赖于固定的基站和天线布局,被动地适应信道环境。
而RIS,则能根据实时信道环境,灵活调整信号覆盖范围和质量。
简单来说,RIS就像一面可以灵活控制光线反射角度的镜子。它总能够让光线(信号)射到指定的方向。这样一来,无论我们身处何方,都能享受到稳定而强大的网络信号啦!
RIS,目前已经是5G-A和研究的关键技术,备受关注。它很可能突破传统通信的不可控性,重塑无线传输环境,解决覆盖和能耗等痛点。
█ 硬件结构
典型的RIS硬件结构,包含3层底板和一个控制器。
最外层是超表面板,是系统中对电磁波进行调控的主体。
超表面板的上面,规则地排列了大量的电磁单元。这些电磁单元通常由金属、介质和调控开关构成。其中,调控开关一般为PIN二极管、变容二极管、液晶和石墨烯等非线性器件。
通过控制调控开关的偏置电压,可以改变电磁单元的电磁特性(幅度、相位等),进而实现对电磁波的智能调控。例如,通过控制每个单元的相位,可以让反射波在特定方向上进行叠加。
中间层是金属背板(接地背板),主要作用是防止电磁波信号泄露。
最内层是控制电路板,可根据控制器选择的码本,对每个电磁单元施加控制信号,从而实现对超表面板的实时控制。
控制器则用于与基站交互,实现码本选择。码本用于确定控制电路板的数字信号分布,最终实现对超表面板的整体控制。
█ 发展阶段
RIS相较于普通的墙面漫反射和常规材料表面的镜面反射,能实现精准的波束赋形,可根据用户所在位置实时、智能地调整信号反射角度。
RIS智能调控波束赋形,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无源静态RIS,波束固定不变。通过反射表面,快速实现弱覆盖区域的补盲,以及网络覆盖能力的提升。
第二阶段:半静态RIS,波束半静态变化。实现波束控制,每间隔一段时间进行相位调节,扩展超表面波束覆盖范围、提升小区容量和速率。
第三阶段:动态智能RIS。通过编码算法匹配信道环境,进而实现智能控制。可动态跟踪用户、针对信道的实时变化做出最优的波束响应。
█ 应用场景
RIS适用于室内外覆盖盲区的信号提升,为移动通信网络深度覆盖以及未来网络演进提供了一种低成本、低功耗的路径。
O2O(Outdoor to Outdoor)场景:在基站和用户之间部署RIS,能够在视距通信不可达或信号质量较差的盲区或小区边缘,按需动态建立非视距链路,解决因为建筑物遮挡等导致的覆盖弱区或盲区。对于热点区域,也可以通过更大的角度,扩展增强空分复用的健壮性,增加流速,提升容量。
O2I(Outdoor to Indoor)场景:通过在建筑物墙体表面部署RIS,可将室外信号透射入室内,达到室内信号增强,补足深度覆盖,提升室内覆盖性能。
I2I(Indoor to Indoor)场景:在室分的场景下,可通过部署RIS增加额外链路,进行信号的收集与反射,提升用户体验,并增强通信系统的稳定性。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部署环境,中兴通讯发布了系列化RIS产品,按照大类可以分为反射型RIS和透射型RIS。
反射型RIS,用于实现基站信号的按需反射,可以部署在多种位置,如灯杆、广告位、墙壁等。当基站和用户之间有障碍物(如高楼)时,部署反射型RIS可以使基站信号绕开障碍物,反射到用户所在位置,从而改善信号覆盖质量。
反射型动态RIS:RIS面板和控制器一体化设计
透射型RIS,用于增强信号以提升其穿透能力,主要贴附在玻璃表面,如建筑物窗户或车厢窗户等,实现室外覆盖室内或高铁车厢覆盖增强。为了不影响室内采光,透射型RIS通常设计为透明形态,因此也被称为透明RIS。
透射型动态RIS:高透明设计
█ 技术优势
RIS与传统基站相比,有以下几点优势:
低成本:RIS无需复杂的射频链路,硬件成本更低。
低能耗:RIS以无源单元为主,不需要大规模供电。随着技术的演进,太阳能供电、电池供电都是可能的方案。
易部署:RIS设备更轻薄,部署方式更灵活。无需铁塔和站点机房,更易于部署和维护。
█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