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震中:离开蓝筹画廊,到阿那亚做当代艺术

   日期:2025-03-14     作者:vyh91       评论:0    移动:http://www.wrujm.cn/mobile/news/8358.html
核心提示:张震中认为挑起话题、引起争议,是现在最欠缺的。当然,这更多依赖媒体构建,“之前有艺术媒体出了一篇对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张震中认为挑起话题、引起争议,是现在最欠缺的。当然,这更多依赖媒体构建,“之前有艺术媒体出了一篇对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吕克·图伊曼斯的评论文,一上来就是张晓刚质疑图伊曼斯在今天还有什么意义。”可惜最后艺术机构没有对弈回应,没能更进一步。


他期待创作者有勇气及觉悟,在接受精英教育后打破精英叙事。对于是否偏爱跨国留学背景的从业者的问题,张震中认为本质上是抽离与反思的意识,“通过近些年对国内系统毕业的年轻艺术家的观察,能惊喜地看到一些与体制内传统经验进行决裂的个案,例如1992年的张东辉。而对有西方留学背景的艺术家而言,要与看似已经是更新、更当代、更国际化的创作制式进行决裂,需要更强大的自反性和创造力。”艺术家韩倩前后在罗马美院和巴黎美院留学,但回国后,完全扎进了本土土壤里,抛弃了很多西方的习得经验,所以张震中邀请她开启了阿那亚艺术中心的“海边影像”系列展览。


再比如阮纯诗最打动张震中的,并非是她对越南高地少数民族的研究,“我喜欢的,是她持续在思考影像创作中最基础的光影和声音问题。例如在《How to improve the world》这件作品中,观众无法同时看到三个屏幕,需要不断调整位置,调整是由声音带动的。这是简单但具有实验性的尝试,逼着你甩掉惯性,甩掉对图像文化的依赖。”


“在画廊工作的阶段,我确实觉察到自己的社交圈逐渐狭窄和同质化,这让我警惕。”进入阿那亚艺术中心,势必会接触破圈层的人群,“在三江源观察曹明浩和陈建军工作时,我们要和当地僧人打交道。筹备郑皓中展览的开幕活动,会跟他的乐队一起工作。今年9月要展出的韩国视觉乐队ikkibawiKrrr则拉着我们到阿那亚旁的朝鲜村跟八九十岁的朝鲜族奶奶聊天。”


10天的三江源,与陈建军和曹明浩工作的过程,张震中意识到,“不是所有艺术家工作的终点都在美术馆,这也是为什么他们的作品并不遵循主流的标准。”两位艺术家与本地具体的行动个体一起生活和工作,观察他们如何调动年轻人和牧民群体一起对水源进行保护。这次他还目睹几个僧人在水源修复的仪式上念经,跟鲁神对话。


选择艺术家是策展人的权力。亚文化和AI顺应流行,但在阿那亚艺术中心很少看到AI相关作品。张震中发觉很多艺术家仅仅因为使用了最新的技术便声称自己在讨论与之相关的问题,经不起深究。“其实当杨圆圆给到《幽灵写生》的方案时,因为也用到AI,我最开始是忐忑的。但当她给我们讲述如何在海边从水滴与海洋的关系中获得灵感,联系到图像生成技术对海量图片的整合、学习和再创,我认为使用这个技术与作品的创作内核是紧密连接的。”群展“走访工作室”中的艺术家Erwan Sene,乍看很亚,很地下,不像是张震中一贯的趣味取向。这是有意识的选择,“会担心别人觉得我们总是做某一种审美趣味的展览,所以也常跟馆外策展人合作。”


戏剧、音乐和电影活动以节日式的狂欢提供了短期的刺激性体验,是阿那亚的标志名片。事实上,即使在法国,主动前往美术馆观看展览的人群也占比不高。所谓文艺赋能地产是梦话,“你不该指望当代艺术”,张震中必须思考阿那亚艺术中心在园区的定位是什么。“还继续让大家来美术馆里狂欢吗?阿那亚的人群太多样了,也有人需要且期待一个可以静下心来进行思考和学习的空间。”至少让一部分人不再认为所谓乌托邦是特别可笑的,把中产生活方式搬过来的地儿。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文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