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奥莱塔》:“世界中”的智利女性传奇|读书会

   日期:2025-03-21     作者:u4ron       评论:0    移动:http://www.wrujm.cn/mobile/news/8672.html
核心提示:文学观澜·读书会中国作家网从全国高校、社会团体的线下读书会出发,集结文学爱好者,聆听文学声音,传递文学思想。无论是新作锐

文学观澜·读书会


中国作家网从全国高校、社会团体的线下读书会出发,集结文学爱好者,聆听文学声音,传递文学思想。无论是新作锐见、好书推荐,还是经典重读、话题讨论,跃然于纸上的都不只是凝固的文字,更是跳动的思维。文章形式多样,既可以是探讨,也可以是评论。欢迎更多的读书会加入我们的大家庭,线上线下,尽情碰撞。


图片

“新南方文学评论”读书会由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申霞艳发起,成员包括爱好评论写作的研究者及青年学子。读书会密切关注当代文学前沿问题、关注本土文学发展,是新南方文艺评论创意写作联盟的首席工作坊。


“世界中”的智利女性传奇   


图片


《维奥莱塔》

作者: [智利] 伊莎贝尔·阿连德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11月

申霞艳(主持人)


本期我们共读智利女作家伊莎贝尔·阿连德的作品《维奥莱塔》。这位作家我们比较陌生,但她是阿连德总统的侄女,庭院深深的鼎贵家族不乏故事和事故。1982年她的小说《幽灵之家》讲述了埃斯特万·特鲁埃瓦家族的兴衰变迁史,曾轰动拉美文坛,不少人赞誉她为“穿裙子的加西亚·马尔克斯”。

女性写作日益引发世界文坛的关注,韩国的韩江、法国的埃尔诺、加拿大的门罗等获得诺奖,女性的自我追求、个性化讲述的确为文学提供了崭新的内容。书信自传体小说《维奥莱塔》以第一人称回溯了自己漫长的世纪人生,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将维奥莱塔的成长置于“世界中”,她的家庭教师、人生伴侣以及周围的人群都有多重文化背景。小说从西班牙流感开始,到新冠疫情结束,“我”见证了世界大战、经济大萧条、女性解放运动、独裁统治、政权更替等等重要的历史时刻。维奥莱塔在男权与市场的双重压抑中觉醒,四段不同类型的婚恋、与兄长共同创业、与悲伤搏斗的成长史构成五彩斑斓的传奇,给渴望激流奋进的女性提供了想象的摹本:坚不可摧的意志、对身体能量的忠诚、向流俗说“不”,迎接自我的蜕变和历史的风暴!小说语言流畅,情绪饱满,叙事空间宏阔,同时给读者带来振奋和沉思。《维奥莱塔》的传记文体、女性写作抑或第三世界文学等多个角度,都值得我们深入讨论。


曾莉雯

我将“坦白”一生

伊莎贝尔·阿连德用传记体小说的形式串联维奥莱塔的一生,其结构上遵循传统的时间顺序,在形式上承袭了卢梭《忏悔录》一系的西方近代自传套路:在“坦白”中揭露甚至暴露自我,从而塑造鲜活的传主形象。因此,《维奥莱塔》的故事中相应包含了“给谁写”和“为谁写”的双重话题。

就“给谁写”而言,小说开头已点明是给卡米洛的书信。随着情节推进,维奥莱塔在漫长的记忆回溯中澄清了卡米洛的身世。原本三言两语可以述清的真相,作者阿连德却花了极大篇幅从维奥莱塔的“出生”开始讲起,这与卡米洛是一名神父的设定有直接关系。神父作为隐形读者,使自述者维奥莱塔的通信自带宗教意味的忏悔性质。但在小说结尾,维奥莱塔拒绝向外孙卡米洛忏悔,完成小说最具魅力的一笔。叙事就此回归“坦白”,也避免了隔靴搔痒式的赎罪思考。一方面她承认自己在世俗意义上的罪孽,例如通奸、对子女教育的失职等,另一方面她毫不掩饰打破世俗规则的快感。一个并不完美,但足够勇敢、骄傲的维奥莱塔形象展现在读者眼前。

至于“为谁写”的问题,可将《维奥莱塔》和齐邦媛的《巨流河》对读,体现出传记视野下“治国齐家”和“自由民主”观念的冲突。在中国观念里,“传”带有强烈的歌颂意味,需包含必要的功过评判。齐邦媛的《巨流河》为父亲齐世英所写,在民族国家视野下歌颂父亲为国利民的功绩。维奥莱塔长达100年的一生中也经历了国家、民族、家庭和个人的剧变,却并未迸发出齐邦媛式的刻骨铭心的哀痛和悲剧主义情怀。这也是18世纪以来的启蒙思想对“个人”精神重塑的影响和20世纪中国民族救亡运动的宏大命题在传记体写作方面表现出的差异。


张昀菡

她的故事,她的历史

《维奥莱塔》以自传体形式展开,通过女主角的生活史,巧妙地勾连起世界历史,也展现出“herstory”的独特魅力。“herstory”一词最早由美国作家罗宾·摩根于1970年提出,既可被译为“她的故事”,也可被译为“她历史”,旨在从女性视角重述历史,与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史观(“history”)相对立。在《维奥莱塔》中,“herstory”呈现出“故事”与“历史”的双重维度。与《烟霞里》《如风似璧》《呼兰河传》等作品相似,小说围绕维奥莱塔作为女儿、母亲等身份的人生经历展开,延伸至国家与时代。维奥莱塔一直处于上流阶层,身边的人与历史进程紧密相连:情人胡里安为国家军事机密卖命,儿子胡安·马丁投身左派革命,孙子卡米洛远赴非洲行善……她也得以通过亲友的命运窥视历史,将宏大叙事融入细腻的个体视角。而她的身份又进一步丰富了“herstory”的层次:维奥莱塔有着超前的思想,并未因阶层割裂与底层女性的联系,而是成立了聂维斯基金会以反对家暴、为女性维权,以实际行动推动了国家女权运动的发展。

“herstory”叙事的共通性,在于对“韧性”的歌颂。历史上,女性往往需要有更坚韧的意志与强大生命力,才能留下自己的故事。维奥莱塔的一生也以“韧”为底色,她经历过疫病、战争与动乱,冲破了所处阶层对婚姻、事业的固有观念,始终以昂扬的精神对待工作和爱情,在他人的质疑中一路向上。阿连德不仅讲述了一个女人的传奇,更为传统的历史书写增添了女性视角,揭示了她们在历史中被忽视的价值与力量。


邱雯意

智利女性的成长之书

《维奥莱塔》以第一人称视角叙述了维奥莱塔的生命史,是一位智利女性的成长之书。维奥莱塔的一生主要围绕与四位伴侣的亲密关系展开,他们的移民或异国身份与20世纪智利政治动荡、世界格局变化息息相关,也让其家庭生活始终与时代历史共振。主人公进入每一段亲密关系,都伴随着对男女两性结构性不平等的质疑与反思。与法比安结婚前感到迷茫,离开并惩罚给自己带来伤害的胡里安,老年时分别与罗伊、哈拉尔德热恋……她对父权文化压迫女性的认识不断深化,最后决定成立基金会帮助同样遭受伤害的女性群体。第四部的标题“重获新生”提示我们,维奥莱塔的身体衰老对应的是精神升华,“成长”正是这部小说的主题。

维奥莱塔的一生也是20世纪女性主义运动的缩影与见证。家庭教师泰勒的同性伴侣特蕾莎终生致力于社会活动,为女性争取选举权等权利;多年后玛伊伦率领游行争取堕胎权,向基金会申请资助避孕药和性教育项目。不同代际女性展开的社会活动,实际上是20世纪女性主义思潮从争取男女平权发展到正视两性差异、彻底反抗父权制的镜照。阿连德没有让维奥莱塔直接参与两个阶段的女权运动,而是以她的视角聚焦传统男权文化下女人在家庭、生育中承受的苦难,以女儿聂维斯自甘堕落、逃避父亲暗示女性叛逆的边界与代价,把维奥莱塔丰富的人际关系网作为视角补充,将一个时代中女性的结构性困境与抗争娓娓道来,为个体女性的生命史赋予了世界性视野和意义。


郭雨欣

一幅关于历史与个人的画

《维奥莱塔》展现了伊莎贝尔·阿连德独到的记者眼光,用简洁的文字将个人命运与时代洪流勾连起来,使典型场景的抓取与刻画仿佛画卷般呈现在我们面前:瘟疫、经济危机、两次世界大战、国内的农业改革和军事政变……作者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描写如同新闻一般清晰、生动,如在描写军事政变时,她选取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和听觉效果的细节还原历史现场:粉饰伪装的士兵、呼救声与暴乱声混杂的灾情现场。正是在这给人以“在场感”的历史事件中,个人的故事徐徐展开。《维奥莱塔》的审美价值不仅超越了“再现”,而且以丰盈的想象“表现”生活中毛绒琐细的枝叶,描绘了一个在历史巨变中浮沉的女人的一生,主人公不服老的拼劲凝聚成一股坚韧的生命力,带给读者振奋人心的精神力量和情感共鸣,内蕴着更深层次的美学体验。个人史与社会史交织重叠,互相印证,维奥莱塔在不断增加的生命厚度中“重获新生”,在这个意义上,她由个别的“这一个”转变为介于理想与现实、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这一类”。维奥莱塔个人100年的生命体验也是对家国百年发展的一次梳理,对拉美文明与其他文明碰撞的佐证。人生如画,而维奥莱塔的画,正如文本最后那句“天空真美啊”般绚烂。她的一生,既是对题记“告诉我,你打算做什么,用你疯狂而宝贵的今生?”的回答,也是对在不可捉摸的人生际遇面前,个体如何找寻生命意义的叩问。


方兆禾

个人史、家族史、政治史

《维奥莱塔》全书以主人公个体生命历程拓展至家族兴衰,进而触及 1920~2020百年世界政治风云,以隐忍克制的笔调,展现女性在时代巨变中的韧性。维奥莱塔一生的婚恋经历非常曲折,她一共经历了法比安、胡里安、罗伊、哈拉尔德四位性格迥异的伴侣。根据心理学的投射理论,个体对伴侣的选择,实际上是一种自我内心的映射。维奥莱塔对不同伴侣的选择不仅是个体生命的独特叙事,更是人性在爱与自我探索中不断蜕变的深刻隐喻。正是维奥莱塔特殊的人生经历结合智利这个国家别具一格的历史,让《维奥莱塔》成为解析女性如何在命运浪潮中进行自我雕琢,以及在特定历史阶段中智利政治与文化的鲜活例证。

作者以维奥莱塔为核心,由其家庭成员不同的政治倾向映照出智利整个国家复杂的政治文化生态。维奥莱塔自己是右派的支持者,而她的伴侣胡里安在为美国中情局工作,儿子胡安·马丁则是一个左派分子,女儿聂维斯是一位嬉皮士,家庭教师泰勒是一位女性主义者,孙子卡米洛最后成为了一名神父……在维奥莱塔的家庭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家政治权力的激烈角逐、美国“颜色革命”的暗流涌动、“女性主义”思潮和嬉皮士运动的蓬勃兴起以及宗教力量在现代社会中的功用等等。毫不夸张地说,维奥莱塔的家庭就像一个微缩的时代模型,浓缩了 20世纪智利乃至全球复杂多变的政治格局与文化思潮。家庭成员各异的政治立场与思想观念,绝非简单的个体差异,而是时代浪潮下多元思潮碰撞的真实写照。《维奥莱塔》既是维奥莱塔的个人史,也是其家族史,更是一部百年世界政治史。


编辑:刘   雅

二审:张俊平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文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